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推動傳統技藝傳承 客家獅發揚光大

    為扎根客家傳統技藝教育推廣,臺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長年委託仁德、大灣、億載、新東及文和國小和仁德國中等6校,計150名學童共同推展客家獅傳習計畫;今(12)日安排一場致贈臺南市立仁德國中客家獅及其裝備儀式,以感謝該校對客家傳統民俗藝術教育之推廣及重視。

    客家獅最大的特色在於獅嘴是方口,獅身沒有華麗的裝飾,卻綜合戲劇、武術、舞蹈與鑼鼓等傳統表演藝術元素,是臺灣特色舞獅種類,亦是客家人特有的傳統文化之一,曾一度面臨失傳的危機,透過客家獅訓練讓客家純樸、節儉、團結、合作之美德延續,以傳承及發揚客家獅傳統民俗技藝。文化傳承,學校乃推動之主要場域,尤其更可結合社會各項資源,透過豐富多元的學習計畫及活動,讓學生從中認識文化之美,以達成落實文化傳承推廣教育之目的。

    仁德國中致力推廣客家傳統技藝,雖然長期缺乏客家獅道具,需向他校借用舞獅設備教導學子情況下,仍不遺餘力對客家傳統文化的支持與推動;因此,臺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古秀妃於今日上午8時,特舉辦客家獅及其裝備致贈儀式,以表達市府之謝忱,現場還有該校客家獅團員教練及小朋友精采的舞獅表演,讓在場有著濃郁之客家文化氛圍。

    仁德國中鍾國璽校長表示,該校從108年開始向市府申請推動客家獅計畫,培訓的學生係接收來自學區內的仁德國小客家獅隊優秀班底,將客家獅傳統民俗技藝傳承再發揚光大,已成為兩校的傳統;在專業教練林佳美的指導之下,小孩子利用社團與假日時間來進行團練,也都玩得非常開心,這幾年學校努力持續推動客家獅,也常常得到其他學校及社區獲邀表演的機會,深獲家長與鄉親的嘉許。過去客家獅設備確實不足,在此特別感謝臺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致贈客家獅、鼓和鼓架、小鑼、小鈸、大面及小面等全套裝備,未來獅隊將更積極參與客家文化活動,更努力傳揚客家獅文化。

     客家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古秀妃表示,仁德國中長期缺乏客家獅道具,需向他校借用舞獅設備情況下,市府每年也會編列經費來挹注該校客家獅隊,讓府城鄉親有更多機會欣賞客家傳統民俗藝術,達成從藝術看客家、由客家看藝術之目的,使即將面臨失傳之客家獅文化技藝,與學校共同培育達到推廣文化及保留傳統共創教育雙贏。臺南市雖沒有客家發展重點區,為使客家文化與生活相結合,走入民眾的實際生活,希冀透過客家獅的傳承,讓客家傳統技藝文化在臺南重現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