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與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之精神,臺南市政府積極推動全臺首創的「登月計畫」,透過跨局處及公私協力機制,全面性推展「破除月經污名」與「消除月經貧窮」兩大核心目標,致力營造性別友善的幸福城市。
月經不該是羞於啟齒的議題,也不該成為女性在生活、教育、就業等方面的障礙。臺南市自110年起試辦「登月計畫」,逐步擴大至學校、公部門及社會弱勢族群,結合教育局、社會局、民政局與在地企業等多方資源,推動多元生理用品提供與月經教育,開啟性別平權的新篇章。
多元策略 推動五大行動
- 友善洽公:於本市雙市政中心及37區公所女性廁所提供免費生理用品,供洽公民眾自由取用。
- 友善校園:補助本市248所學校購置生理用品,並由學校主動發送予有需求之學生;另與康那香企業簽署合作備忘錄,長期提供用品支援。
- 友善社會:媒合康那香企業及邱創煥文教基金會,捐贈生理用品予本市弱勢家戶女性,減輕其經濟負擔。
- 推動月經教育:攜手全球小紅帽協會進行校園月經教育講座及教材觀摩會,培訓教師與校園志工,共同破除月經迷思。
- 延伸場域與宣導行動:113年於台灣燈會、軍方、農會及各類活動現場辦理宣導講座,並設置生理用品取用點,擴大政策影響力與市民參與。
至今已累計超過8,700位女性學生受惠於本計畫,並持續擴展中。「登月計畫」不僅是社會福利政策,更是性別平權落實的重要行動,透過實際措施終結月經貧窮、打破性別刻板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