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市政府文化局、消防局與中央文化部首度攜手合作加強文化古蹟地震防災疏散應變演練,以提升國家重要文化資產的守護及員工應變能力

認識臺灣的歷史文化由臺南開始,因為臺南市是名副其實的文化古都,這座城市擁有豐富多元及歷史悠久及珍貴的文化古蹟。其中之一就是在市郊的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剛剛啟用滿一年的國定古蹟,目前是最夯的新興休閒觀光旅遊景點,園區佔地寬敞,很適合全家扶老攜幼在假期到此一遊,園區內保存完整的歷史古蹟三大展區,各具特色,漫步其間能深刻認識日治時期臺南居民的供水運作流程,及地景藝術等。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對於轄內的國定古蹟、歷史建築等,極盡文化保護責任,讓這些歷史古蹟、歷史建築能繼續永久流傳下去,以見證城市的豐富與美麗,同時亦可行銷臺南市及帶動促進整體的觀光旅遊。

 

市政府文化局、消防局與中央文化部為守護古蹟或歷史建築,不容有人為意外事故造成文化資產的毀損,針對這些場所的特性加強減災、整備措施,並強化相關的搶救工作,才能有效保存珍貴的文化資產。因此;為配合109年國家防災日,於109年9月22日首度攜手合作舉辦地震防災疏散應變演練,以提升強化國家重要文化資產的守護及員工應變能力。這是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開幕以來首場防災演練,對於古蹟萬一發生火警事件後,在人命安全的前提下,也兼顧古蹟保存,尤其著重以水霧與水柱搶救火警的操作,當天防災演練亦邀請臺南、嘉義縣市等地的古蹟管理單位人員參加,古蹟防災概念課程講授後,立刻進行「火災災害實況演練」,以火警為模擬情境狀況,展開實務操作,以驗證測試園區員工在火警發生初期的疏散及應變處置能力,及通報119消防單位,以及消防打火弟兄考量古蹟珍貴性與建築物結構特殊性,進行專業研析後再進行搶救,包含降低延燒、水損,並透過熱顯像儀,持續監測木構造樑柱溫度,展現平時訓練有素的應變能力。

 

回顧109年5、6月相繼於高雄港站北號誌樓與台中刑務所官舍群等火警事件,一夕之間歷史建築遭受祝融毀損,付之一炬,無法恢復原貌,殊為婉惜,災害現場令人怵目驚心,在火警事件緊急狀況下,文化資產如何妥善成功守護,更受到各界重視。因此;市政府文化局在文化部指示下,與消防局共同策辦這場災害防救演練。同時驗證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內管理與工作人員自衛消防編組應變,從災害初期發生的迅速通報示警、避難引導、初期滅火等應變相關作為,逐一演練,配合專家的即時講解,讓與會者更了解操作要領。轄區消防隊隨後趕到,考量救災方針,以古蹟保存與人命救援為首要目標,並滅火攻擊與周界防護等,演練過程相當順利,讓參與觀摩人員深刻了解古蹟及歷史建築所面對的潛在風險,身為古蹟及歷史建築的管理單位及人員更加體認所要承擔的責任。

 

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原台南水道完工於日治時期1922年,由日籍技師濱野彌四郎規劃興建,範圍包含山仔頂的「淨水池區」與曾文溪的「水源地區」。2002年指定為縣定古蹟、2005年指定為國定古蹟,2011年起臺南市政府開始進行古蹟修復計畫,連同緊鄰的山上苗圃一併納入規劃,面積約56公頃,是全台規模最大的水道博物館。整個園區將來自曾文溪的原水過濾之後,藉由加壓馬達,送到附近的淨水池,利用60公尺高度落差的重力加速度,送往臺南市區,供應約10萬人的用水。運作1甲子(60年)之後,原台南水道功臣身退,於2005年列為國定古蹟,自來水公司將土地及設備捐贈給臺南市政府,由市政府負責維護、管理,並編列預算展開修復,期間還經歷921地震,讓維修整建經費增加到新台幣四億元。台南水道博物館整體之建築與空間形式極具特色,完整保留日治時期的設施,包含14座快濾筒,以及實驗器材與辦公空間,還有送出唧筒室等,園區綠地廣闊,不僅適合休閒、遊憩,也是生態教學的好場所,108年10月開園以來,入園參觀人數已經超過70萬人次,與南瀛天文館、左鎮化石園區、南科考古館及樹谷園區聯合組成山區博物館聯盟,帶動地方教學及觀光產業,共同打造大臺南文化古都旅遊新亮點。

(文化局 周龍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