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水利局強化防災DNA,推動土石流自主防災社區

土石流自主防災社區緣起於離災優於防災,防災更重於救災,依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111年公開資訊顯示,目前台灣地區土石流潛勢溪流共計有1,729條,臺南市土石流潛勢溪流則有48條,分佈於市內7個行政區內,為避免土石流災害對於山區部落造成潛在危險,臺南市政府水利局持續推動土石流防救災相關工作,並進行土石流災害潛勢區避難疏散之檢討與保全資料的更新,以強化市政府防救災作業能力。

 

由下而上堆砌出防災金字塔,積極配合水土保持局推動社區自主防災2.0的相關工作,有效強化社區因應土石流災害的自主防災與避災能力,除致力於傳統硬體設施防災外,亦努力於其他軟體防災手段如警戒發布、危險區劃設、或防災宣導等非工程防災方法,以期能降低災害損失及人命的傷亡,藉由訓練及演練,凝聚社區民眾的共識,熟悉運作的流程及相關作業的內容,以達到社區自主運作的目標,落實自主防災、離災、避災觀念的目的。

 

相互支援協議強化面對複合式災害的應變能力,積極強化面對複合式災害的應變能力,如風災、地震、水災、土砂災害等災害不同災情的發生,後續所誘發產生二次或三次之災害衝擊影響,積極考驗平時防備災的完整度。防災不該只是公部門的責任,公私部門之間應協力合作,結合個人、社區、政府、企業共同分擔責任,分配任務,打造健全災害防救體制,強化災害防救功能,提升全民防災意識及災害應變能力,並協助區公所與機關、民間團體等單位簽訂相互支援協議,如救災物資與統一超商簽訂備忘錄等,透過「自主防災、主動協助、跨區支援」三大目標強化防災體系能量,協助民眾遠離災害。

 

氣候變遷已是全球現在進行式,也是我們正面臨的課題,在此狀況下,複合式災害的發生機會與頻率越發頻繁,如乾旱及豪雨等極端氣候交替發生,更顯平時防災整備的重要性。臺南市黃偉哲市長特別關心山區防災工作,曾指示應透過「自主防災、主動協助、跨區支援」三大目標強化防災體系,市府水利局為落實市長指示及強化社區自主防災應變能力,透過土石流自主防災社區演練,將防災觀念如同DNA般深入社區民眾心中。整個工作推動,簡要說明如下:

  1. 社區訪視與說明宣導:邀請公所、里長、里幹事、保全戶、社區關懷單位、以及自主防災相關單位,辦理自主防災推動之說明宣導,說明土石流自主防災推動目的與方向。
  2. 環境踏查:辦理土石流災害風險潛勢調查,帶領民眾認識環境中致災因子,檢視災害潛勢。
  3. 土石流防災兵推工作坊:與里長、居民、公所及保全討論,運用疏散避難地圖認識保全戶位置、土石流潛勢溪流位置、歷史災害點位、自主巡查點位、自主集結點、疏散避難路線或避難收容處所等位置,透過不同狀況發生,讓社區自主防災幹部熟練應變方式及作為。
  4. 自主防災社區精進實作演練:邀請公所、里長等相關單位初步討論演練腳本內容,以及演練地點與方式。接著整理演練腳本資料,辦理演練腳本撰寫工作坊,進行滾動式修正,確認配合演出機具、演練角色或人員,蒐集意見後再次修正腳本,待演練腳本確認後,辦理各單位演練籌備會,進行實地預演及腳本微調修正,最後進行正式實作演練。
  5. 借助實兵演練打造社區防災韌性:111年分別於東山區青山里及六甲區大丘里辦理實作演練,模擬當颱風豪雨來臨期間,發布土石流的紅黃色警戒以及實際災害發生時,如何應變及處理,及如何進行疏散避難。社區完立自主防災組織,分為疏散班、引導班、收容班與警戒班,疏散班清楚所有保全戶住處,掌握優先撤離保全戶名單及運輸工具,引導班準備三角錐與警示帶,當災情發生,第一時間至現場協助警方封路與引導交通,收容班於集結處備妥物資與糧食,警戒班架設雨量筒監控雨量、易致災點環境巡視與災情資訊傳輸。演練內容為當災害可能發生時,協助保全戶預先撤離至社區集結處進行安置收容,遇到社區道路發生落石坍方堵塞,進行通報及道路管制等作為,透過假想狀況之設計,經由實作演練之過程,提昇社區民眾平時之準備及災害來臨時之應變能力,降低災害對生命、財產的威脅性,進而建全地區防救災體系,建立由下而上的災害防治觀念和避災對策。 

 

為加強整體山坡地防災能量並降低坡地災害發生的影響,除了積極辦理山區野溪治理工程及水土保持申請核發管理工作外,針對山坡地區域的居民加強土石流宣導並增進災害應變能力。鑒於土石流災害發生前常有徵兆,辨識土石流發生徵兆、降雨量預測與預防性疏散撤離演練,皆是防災的重要項目,黃市長期許整備工作落實進而降低災害對生命、財產的威脅性,山區居民安全獲得充分保障,打造宜居城市將是臺南市對外最佳號召力。

(水利局 正工程司李育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