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114)年春節期間南部地震頻繁,黃偉哲市長高度重視大規模震災應變能力,為了提升面對強震應變能力,後壁區公所於2月27日結合水災、震災舉辦防汛暨避難收容複合演練,模擬各項災害如何調度資源因應。此次演練不僅聚焦於收容處所開設,更強調在大規模災害下,公部門人力物力資源有限,透過公私協力,整合民間資源,方能渡過大規模災害的考驗,日本NHK(日本放送協會)特別前來採訪拍攝,借鑑臺灣運用民力防災經驗。
演練當天由市府相關局處代表及成大防災研究中心專家學者蒞臨指導,其中模擬路樹倒塌、道路積淹水、震災民眾受困家中待援等情境,出動了後壁清潔隊夾子車、警車協助封路交管、消防車和身穿防護衣消防員手持圓鋸搶救受困災民、救護車擔架後送受傷民眾等,多元化運用車輛及橫向編組人員逼真操演,有助於面對災害熟悉各項救災資源及任務位置;而後壁區公所模擬成立「防災協作中心」動員轄內志工逾百人,這是一個新的概念,源自於內政部113年提出平時建置災時有意願幫忙志工名冊,於大規模災害發生時聯繫這些民力加入救災行列,補充政府部門人力資源不足之情形。
本次演練志工來自後壁區新嘉自主防災社區、侯伯社區、後壁社區、頂安社區、嘉田社區、長安社區、嘉苳社區及長短樹里等8個社區,並有民間防災士參與帶領志工;此外,卅六庄下茄苳泰安宮動員志工到場成立「行動廚房」,在演練現場就地煮餐,模擬113年凱米颱風災時提供災民伙食情境;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提供30組隔屏及福慧床,同時支援數十名師兄、師姐協助搭設及協助精神撫慰演練;基督教芥菜種會提供數頂帳篷,並派員飾演災民。來自各方的民間力量凝聚成一股強大的力量。
演練以同時開設兩處避難收容處所,其中後壁國小展演中心採取「從無到有」的形式,從零開始擺放桌椅、架設帳棚及遮屏等,整個收容所布置的過程耗費不到15分鐘,令NHK日本媒體大為驚嘆! 如此高效的布置作業卻未見政府部門人士的參與,難以想像全來自志工們的手筆,展現臺灣強韌防災的紮實基礎,藉由本次演練讓他們體會到如何在災難發生時迅速動員,強化了防災志工和相關單位的實務經驗,並促進了社區與公部門的協同合作,對提升後壁區防災應變能力起到莫大功效。
後壁區公所李至彬區長對於此次演練的成功舉行表示感謝,他指出,這次演練驗證跨部門合作和志工團體的完美配合,尤其是泰安宮志工現場模擬災時供餐狀況,呈現出災時社會各界的相互支援。他也感謝新勝光集團的贊助物資,並強調這些來自企業和民間的支持提升了後壁區的防災應變能力,讓當地居民深切體會到社區的凝聚力與災難應對的團結力量。
李至彬區長進一步表示,此次演練的核心目的,除了增強志工和災防單位的實務經驗,幫助他們熟悉如何在災難發生後迅速動員、部署並管理避難收容所。李區長強調,儘管地震無法預測,但透過持續的演練和各單位的緊密協作,才能在災難發生時確保迅速應變,最大程度保護民眾的生命安全。
(後壁區公所 陳威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