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1日凌晨0點17分,國家級警報響起,震央位於臺南市楠西區(緊鄰嘉義縣大埔鄉、臺南市白河區與東山區),震度為5強,鄰近地區災情不斷發出,亦波及大內區二溪里、石湖里、環湖里等村落,造成多處老舊房屋嚴重損壞。
地震前14小時,大內區區長陳俊達甫履新上任,首日即面臨震災挑戰!第一時間展現高度應變能力,全面啟動災情查報與通報系統,掌握最新災情發展,配合臺南市政府消防局於0點30分立即指示成立三級災害應變中心,一早隨即率領公所團隊前往災區深入勘查、親切慰問受災居民,並請里長、里幹事迅速通報受損建物,陸續會同專業結構技師進行現場鑑定。
大內區公所即時掌握災情,也在第一時間完成災損資料彙整,經審認後大內全區共有18戶列為紅單、73戶列為黃單,災情不容小覷,凸顯偏鄉地區房舍老化、耐震能力不足的問題,亟需社會各界共同重視與支持,除啟動慰問機制、亦下里至環湖社區活動中心受理地震慰問金申請服務。
此時,梁國寶及洪育蓉夫婦準備150盒麵條,由大內區公所與大內行善團接受並發送,對象包括弱勢族群及在1月21日楠西地震中受災的家庭,藉此傳遞社會溫情,並幫助他們度過難關。同時,針對房屋嚴重受損、家中無力修繕的獨老與弱勢家庭,立即透過轉介與媒合,協請慈濟基金會、善種子義工團及熱血工程組等慈善團體共同參與修繕評估,讓社會資源發揮最大效益。
本次災害中,最令人關注的是居住在偏遠二溪里其子瓦獨居長者的居住與生活狀況,分別是現年74歲的葉姓長者以及71歲的陳姓長者,這兩位是大內行善團暨公所祥和小隊志工長期關懷訪視對象,在瞭解震後住屋狀況後,即通報區公所共同協力處理。
74歲葉姓獨居長者,居住在與兄弟持分共有的三合院,屋齡近百歲。經評估列為黃單,屋頂瓦片損壞嚴重碎落一地,露出孔縫遇雨恐造成漏水而影響日常生活。葉先生身患慢性疾病(高血壓、糖尿病),已無力進行房屋大規模修繕,僅臨時覆蓋帆布遮風擋雨。對此,大內區公所積極向善種子義工團說明狀況,媒合相關資源進行後續改善,同時持續關心葉先生生活狀況,主動協助申請低收入戶資格,使其能獲得長期照顧支持。
另一,陳姓長者早年離家出外打拼, 98年返回大內後以臨時工、割草等維生,中風後工作能力喪失,僅靠微薄的老農津貼及親友救助維持生活。勘察後住屋是早年糖廠與林務局合作興建的倉庫,房舍年久失修,經過這次地震後住屋牆壁龜裂及傾斜更加劇烈,長者僅握有土地所有權,房舍無門牌及產權,無法列入正式受災戶補助名單,生活困境如同雪上加霜。陳俊達區長瞭解狀況後,轉介熱血工程組現勘、評估修繕可行性,並將陳先生列冊追蹤,確保生活所需無虞,另外慈濟基金會也主動協助重建家園,在公私協力之下給弱勢獨居老人最大的溫情與後盾。
大內行善團林團長宗輝表示,此次地震雖然造成多戶老屋受損,所幸災後公部門即時動員,並結合慈濟基金會、善種子義工團、熱血工程組的共同投入,讓需要幫助的獨居長輩能夠獲得及時協助。行善團與各界愛心志工也會持續配合公所,參與後續修繕行動及定期探視,為大內區注入溫暖。林團長強調受災戶需要的不只是災後幫助,更需要長期關注,讓每一位需要幫助的人都不孤單。
陳俊達區長則表示,無法預測的地震帶來的損失是無法完全避免,但公部門將持續扮演防災守護與關懷角色,並再次呼籲災防工作不容忽視,平時要落實耐震宣導及房屋結構健檢,更需要社會各界攜手,共同守護轄內獨居長者及弱勢家庭,打造更有韌性的安全家園。
(大內區公所 楊雅伊、徐詩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