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開基武廟原正殿

開基武廟原正殿

【住址】臺南市中西區新美街114號
【簡介】
開基武廟主祀文衡大帝,亦即一般人所稱的關帝爺、關公、關聖帝君。
【歷史沿革】
開基武廟原正殿位於臺南市中西區,為國定三級古蹟(現為市定古蹟)。該武廟為1669年所建全臺灣首座關帝廟,故原名為「開基武廟」。又因該廟與祀典武廟同為祭祀關公的廟宇,且面積較小,因此一般人都稱此廟為小關帝廟,與祀典武廟的大關帝廟並列臺南兩大祭祀關公的廟宇。
與大關帝廟不同的,該廟不但面積較小,19世紀前也為民間所興建維護,因此維護上不若祀典武廟。不但如此,在經過多次整建後,該廟留存部分,僅剩下當初武廟的正殿部分,因此內政部於民國74年(西元1985年)指定該建物為古蹟時,特地命名為「開基武廟原正殿」。昭和20年(西元1945年)該廟受盟軍轟炸,幾乎全毀。二戰後,經過地方仕紳籌款後,才於原址重建,之後,又經過數次整修。而雖然現今古蹟為民國65年(西元1976年)所興修,不過該正殿部分仍依稀可見以往風貌,除此,正殿所留存的匾額等文物也頗為豐富。
開基武廟因建築結構多處嚴重腐朽,並受白蟻損害,管理委員會為保存文化資產及維持寺廟建物安全,報請市府辦理寺廟修護工程,修護工程經費由廟方自行負擔,民國97年9月5日進行動土,包括有鋼管、木作、泥作、防火、防水、木料蟲蟻防治、木作油漆彩繪、屋面及泥塑剪粘等各類工程,民國99年7月17日結合文衡聖帝來臺350年紀念辦理前殿慶成開闔啟扉大典。
註:摘錄維基百科網站

【特色】
主祀神明:關聖帝君
教  別:道教
建築特色/建築格局為一磚石木構、三進之閩式平房,包括三川殿、過水廊、正殿,後殿則是在最近依次改建中拆除。主祀關聖帝君,其中比較特別的是馬使爺及虎爺是供奉在三川殿右側牆上的小神龕中,這是因為廟地狹窄,為了節省空間的巧妙安排。大門扇上是以凸起的巨大「門釘」取代門神,這是在文武聖廟或奉旨祀典的廟宇才准許裝設的,如天壇、祀典武廟等。 匾額/廟內匾額不少,從乾隆年間的「衡文天闕」、嘉慶年間的「行大道」到光緒年間的「立人極」,其中以優貢生黃本淵所題之對聯「漢代精忠耿耿日星並煥,臺城肇祀巍巍宮闕重新」最為著名。神龕前的對聯:「入此廟當要出此廟,莫混帳磕了頭去;拜斯人便要學斯人,須仔細捫著心來」,發人深省。
正殿內懸有一口咸豐8年(西元1858年)的古鐘,上面刻有銘文。三川殿簷前還有憨番木雕扛著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