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編彙「府城之心.文史中西」-臺南市中西區發展沿革與各里特色

公告單位

臺南市中西區公所

公告日期

109-08-27

臺南縣、市合併升格以來,由於境內城鄉環境和住居社會的差異,里、鄰長服務能量不均,於2017年4月全面啟動里鄰編組及調整作業,2018年分兩階段實施里鄰編組及調整,中西區在幅員範圍不變下,由原來的38里749鄰減併為20里392鄰,為市內各行政區中調整幅度最大者。

中西區位居臺南市發展重心,因此累積豐富且密集之文化資源,實可被稱作臺南的「文化首善」,市府一直將「文化首都」列為重要施政主軸,位居「文化首善」的中西區將是文化政策實踐的重要場域。中西區歷史文化底蘊厚實,紋理豐富,文史資源融存於居民的日常環境與生活中,四處得見,隨時可聞,正適合據之營造各里特色意象,增加里內、外民眾對於調整後新里域的地方感認知形塑里民的共同體意識。區公所特別借重國立臺南大學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張伯宇、蔡米虹兩位副教授的專業,委託其編撰「府城之心‧文史中西─臺南市中西區發展沿革與各里特色」一書,以整編後的20個里為核心架構,梳理並介紹各里特色。總計十萬餘字之內容以文史為主軸,著重在呈顯多元的社區人文景觀,並全面介紹位處區內的有形、無形文化資產和臺南歷史名人。

臺南大學團隊不遺餘力地投入編撰工作,公所同仁積極協助配合,歷經一年多的時間文稿告成。為了使這項成果能夠廣泛流通,發揮其應有的效益,區公所旋即規劃出版事宜,希望藉此讓區內民眾有更多機會深入地認識、瞭解與關注鄉土鄰里,凝聚社區共識,進而或可協助在地文化行銷,吸引人們走進中西區、愛上中西區、留在中西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