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址】臺南市中西區大埔街97號
【簡介】
原臺南高女學校本館,現為臺南女中。
【歷史沿革】
臺灣的正式女子中等教育以台北的總督府高等女學校最早,臺南高等女學校則次之,於西元1917年(大正6年)以總督府高等女學校分校之名義創立。該校最初以兩廣會館做臨時校舍,並由當時國語學校教授志保田銓吉擔任教務工作。不久之後遷校到現址新建校舍,學校也獨立成總督府臺南高等女學校,志保田氏則出任第一任校長,新校舍陸續完成,並舉行開校典禮。1922年(大正11年)新臺灣教育令公佈之後改為臺南州立第一高等女學校。二戰後,學校改為「臺灣省立臺南第一女子中學」,創立於1921年(日大正10年)之臺南州立第二高等女學校之學生亦一起併入該校。
【特色】
臺南高等女學校本館整棟建築坐南朝北,在空間配置上主體基本上呈現一字型,長約七十四米,中央略為突出,此為日治時期學校本館建築共同之特色之一。在空間組成上,一樓主入口位於北面,正中央設有一門廊。穿過門廊為一拱廊,但只橫貫中央部份,門廊之後為一川堂,兩側則為教室。兩座垂直動線位於整棟建築東西兩端,南向整面則設有走廊。二樓部份在空間上與一樓類似,但北面中央部沒有拱廊,整個空間為大教室。
在造型式樣方面,臺南女中自強樓可算是紅磚折衷式樣,但也應用了巴洛克建築之語彙。就整體而言,全棟建築很明顯的可以分為基座、屋身及屋頂。基座為洗石子,開有氣孔以利防潮,屋身基本上為磚材,屋頂則為四坡式灰瓦。入口門廊於四面均有拱圈,其中東、西及北面每一圓拱由二根矮柱支撐,矮柱為托次坎柱式,柱頭只有蛋鏢飾及四個小托架裝飾。柱身無凹槽有收分處理,但比例矮壯,柱基亦有紋飾環繞,其上之蓋盤由挑管與楣樑組成,沒有額枋,並且半嵌入磚牆內,挑簷之上才為拱圈,有比例略大之拱心石,拱圈本身還有細緻之線腳。整個面之處理彷彿是一個巨大的帕拉底歐母題(Palladio Motif),但比例上卻是有如巴洛克時期甚至是矯飾主義之誇大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