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市定古蹟-開基靈祐宮

開基靈祐宮【住址】臺南市中西區民族路二段208巷31號
【簡介】
開基靈祐宮為閩式平房,主祀的玄天上帝。
【歷史沿革】
創建於明永曆年間,位於當時府城鎮北坊赤嵌街後的開基靈祐宮,在清嘉慶二年(西元1797年)、道光15年(西元1835年)、咸豐6年(西元1856年)都曾加以修繕。
目前鑲嵌於前殿在側山牆上的是大正3年(西元1914年)再次重修時,士紳合捐銀錢的「重修靈祐宮碑記」。昭和7年(西元1932年),日治時明治公學校(含成功國小)為了擴充校舍,遂將正殿反向遷移於三川門前,而成現含座東朝西的方位。此後,亦曾將腐朽的屋頂、樑桁等大不作抽換修茸或上新彩,直到民國74年,才再重建成今日的規模。
【特色】
開基靈祐宮為閩式平房,二進,兩殿兩廊式的建築,開三門,中門前有一對抱鼓石,所雕的花鳥圖案,根莖葉脈線條鮮明,刀法柔膩;正殿屋脊曲線平緩,兩側脊邊略有剪黏,中間則以鏤空的紅磚舖排。另殿中五石牆壁畫有三十六宮將圖象,個個栩栩如生,色澤古典。
主祀的玄天上帝,神像面貌慈祥和藹,垂眼下望眾生,神態自然親切;神龕兩旁鑲有道光9年 (西元1829年)的聯對及道光15年的「赫曹濯靈」匾,咸豐6年的「天樞北極」匾。此外,雕刻拙樸,外型粗獷的嘉慶三年的香爐、雕百鳥獸圖象的石柱珠等都是具歷史參考價值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