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市政府與協力團隊成大防災研究中心組成「防汛五月天」防災宣導團,每個月結合環境清潔日深入社區推廣防救災教育宣導,提升凝聚市民防災意識

防救災教育宣導,不拘泥形式,不論白天或晚上,只要達到推廣提升市民對災害潛勢的認知及風險辨識,萬一災害真的發生時,當下能自我人身安全的保護,生命活下來,就是防災教育宣導的終極目標。臺灣地理環境特性,經常飽受颱風豪雨、地震等天然災害危害,每年平均約有3~4個颱風侵襲臺灣,尤其在5月1日至11月30日汛期期間,是臺灣雨量最豐沛的梅雨及颱風季節。每年5、6月間,常常出現連續數日陰雨綿綿的天氣,生活極為不便,心情有「發霉」的感覺,這種現象稱為梅雨,它經常為臺灣帶來豐沛的雨水;其次颱風是臺灣夏、秋兩季最常見的天氣現象,當颱風侵襲時,常會帶來強風及豪雨,甚至會引發山崩、土石流等重大災害,對我們的生命財產有著嚴重的威脅。

 

另一方面,臺南市境內有六條斷層,包括觸口斷層、木屐寮斷層、六甲斷層、新化斷層、左鎮斷層及後甲里斷層。1946年新化地震,這場地震帶走臺灣74條人命,1964年白河地震,造成106人死亡、650人受傷,災情蔓延至嘉義市區,2016年高雄美濃地震,該起地震是繼921大地震後最嚴重的地震,並造成臺灣有史以來單一建築物倒塌罹難人數最多的災害。對於地震災害的威脅,相信大家仍記憶猶新,今(109)年8~10月本市連續發生多起有感地震,因此;市政府與協力團隊成大防災研究中心都不斷提醒市民地震潛勢的存在,及可能造成的嚴重災害,平時要加強各項地震整備,防患未然,抗震不難。

 

災害總是在人們遺忘時再度來臨,面對各式各樣的災害類型,只有隨時做好相關防範措施,隨處做好準備,最重要的觀念就是要有居安思危,有備無患,「防災重於救災,離災優於防災」的行動。市政府與協力團隊成大防災研究中心透過深耕計畫的推動,為能加強社區防救災教育宣導,仿效防疫五月天,組成「防汛五月天」防災宣導團,成員有災害防救辦公室執行秘書侯俊彥參事、消防局災害管理科蔡國保科長、成大防災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心平博士及團隊成員共5人,每個月結合37區公所環境清潔日巡迴深入社區推廣防救災教育宣導,以提升凝聚市民防災意識。

 

「防汛五月天」防災宣導團,自109年5月防汛期開始,即結合37區公所每個月環境清潔日巡迴深入社區推廣防救災教育宣導,從易淹水、土石流、沿海地區或高災害潛勢的社區開始,與社區民眾搏感情,互動交流,以深入淺出多元活潑的方式,提醒民眾做好各項防災準備並強化民眾防災共識,同時提供最新防災新聞訊息,防災宣導團為提高社區民眾的對災害風險認知,分別製作時下流行的圖卡式標語、社區地圖等方式進行說明,並搭配有獎徵答方式,為宣導活動增添幾分趣味性及互動性,加深在地居民對於防災、防疫、防火的認識,有效灌輸民眾正確的防災觀念。

 

「防汛五月天」防災宣導團,分別於五月份至楠西、鹽水及佳里區;六月份至將軍、北門及下營區;七月份至西港、大內及安定區;八月份至麻豆、東山及安南區;九月份至玉井、新市及東區;10月份至後壁、柳營及歸仁區,109年總計完成18場次宣導,社區參加人數超過1,000人,大大提升社區民眾的防災意識,同時也增進社區環境的清理整潔,登革熱防治四步驟「巡、倒、清、刷」,抗震保命三步驟「趴下、掩護、穩住」,這些口號社區每個民眾都能朗朗上口,而且要確實做到,讓社區防疫、防災一起動員來,齊心守護家園。這項有意義又有創意的「防汛五月天」防災宣導團,期待明年持續巡迴37區開講,讓防疫與防災宣導走入社區,「防災宣導一小步,嘉惠社區一大步」。

(成大防災研究中心工程師 廖菀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