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善化區公所進行企業防災宣導,厚植救災量能

台灣目前的防災工作中,企業防災是較少被著墨的一塊。然而,企業在社會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倘若未能妥善針對可能發生的災害進行減災、整備,當災害發生時,應變效能將不彰,造成人員傷亡及財物損失,且災後復原重建的腳步也會較為遲緩,連帶影響員工生計,造成社會問題。

 

發生於112年9月的明揚公司屏東廠爆炸案,就是一個血淋淋的例子,該次災害造成10人死亡(4名消防員、6名員工)、111人受傷(4名消防員、1名義消、106名民眾)的慘劇,廠房、設備等損失高達10.28億元,甚至距離爆炸現場600公尺的前進國小教室窗框玻璃也被強勁震波震碎。有鑑於此,善化區公所特於113年5月30日至轄內之佳大建材公司推廣企業防災及防災士培訓等事宜,並進行防災知識宣導,協助改善耐災能力,提升防救災能量。

 

首先是公所的防災知識宣導,介紹防災背包應攜帶的物品,再說明地震來時的保命三步驟—趴下、掩護、穩住,以及脫困後如何使用防災地圖得知避難收容處所及疏散路線等臨時應變能力,而能導航指引最近避難收容處所,且具備多國語言的「全民防災 e 點通」應用程式,也在本次宣導之列,並透過有獎徵答發送宣導品的活動,增加趣味性,以互動的方式,加深員工對防災知識的記憶。同時推廣防災士認證,鼓勵員工參加培訓,並說明企業防災的本質,為往後災害防救業務的合作發展奠定基礎。

 

緊接著就是佳大建材公司的自衛消防演練,發佈狀況為廠區二股抄造區發生火災,偵煙警報器響起。現場主管發現後,立即知會警衛室通報消防隊前來救援,旋即帶著員工攜帶滅火器前往火源嘗試滅火,公司得知火災後立即啟動自衛消防編組。指揮官廣播告知在辦公室後方廣場成立緊急應變指揮中心,請自衛消防成員依平日編組,帶著各項緊急設備,執行自身任務。通報班透過廠內廣播系統告知二股發生火災,開始疏散避難;避難引導班則將員工引導到安全集結點,並進行人員的清點;安全防護班到大門口引導消防車;救護班攜帶急救用品成立臨時救護站;滅火班以拉、瞄、壓、掃的方式操練滅火器,進行初期滅火。最後消防隊到達廠區後,指揮官報告起火點並提供現場平面圖,消防人員進入廠內開始立即灑水救火,順利撲滅火勢。

 

企業防災的重點在於提升企業的災害韌性,並促使企業可以在災害衝擊中迅速、健全地恢復營運。為了確保企業能持續營運,企業可擬定營運持續計畫(BCP),導入營運持續管理(BCM)來提高企業的災害韌性。在進行企業防災時,首要須了解企業可能面臨的災害威脅,才能針對不特定的風險進行對策研擬,以便災後依然能持續營運。在台灣,企業常見的災害風險為颱風、地震、火災與爆炸,因此進行企業災害對策想定為非常重要的一環。再者,企業防災與永續發展為密不可分的關係,其中「企業社會責任」也被稱為「企業公民精神」,因為企業之經營與活動,其影響的不僅是企業整體,更會影響社會福祉的創造,因此,企業與社區及公部門三者之間相互合作顯得更為重要。

 

佳大公司防火管理人陳先生提到,公司成立至今已滿 45 年,主要從事防火建材的製造,一直以來的經營方向就是要提供能建構安全無虞生活環境的產品,政府推動企業防災的計畫與公司的理念不謀而合。也因此在辦理廠區自衛消防演練時,敬邀善化區公所前來宣導災害防救知識。此外,企業除營利外,亦有其社會責任,很榮幸有這機會與公部門洽談救災及協助所在社區災害防救工作。

 

臺南市長黃偉哲指出,臺灣位處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地震活動頻繁,且經常有強烈地震發生,今年發生在花蓮的0403地震,造成18人罹難、1,155人受傷、37人留置及3人失聯,另有多棟房屋倒塌或半倒,許多道路、橋梁、維生管線、學校等基礎設施受到不同程度的損毀,是繼921大地震之後台灣規模最大的地震,截至5月4日,主震加上餘震已達1356起,規模5以上達488起。另依據中央氣象局統計,每年颱風侵襲臺灣的次數也有3至4次,極端氣候影響下,亦常挾帶致災性豪雨,且近來發生的災害有多元與規模巨大的趨勢,可見單靠政府公部門的防救災能量不足因應。因此,連結在地企業參與防災,整合財力、物力、人力或技術,一起合作強化防災能量,才能打造永續發展韌性城市。

 

善化區長方澤心表示,善化區位於西部地震帶,鄰近的「中洲構造」經評估有發生芮氏規模 6.9,震度達 6 弱以上地震的可能,推估可能造成349棟建物全倒或半倒,143人傷亡。地震除造成建物毀損外,還會引發停電、火災等災情,希望藉由本次宣導說明企業防災的重要性,提升災害預測、減災、整備、應變能力,促使企業可以在災害衝擊中迅速、健全地恢復營運,確保員工生計來源,維持其生產與服務,並降低整個社區的經濟損失及負擔。

(善化區公所  許榮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