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善化區公所辦理民防團隊訓練,強化團員全民國防理念及災害救援技能

有鑑於全球氣候變遷、兩岸及國際情勢日趨嚴峻,各種複合型災害發生頻仍,容易造成生命財產損失。正所謂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為精進民防工作技能,提升民防團隊運作功能,達成平時支援各種災害防救工作與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戰時有效支援軍事勤務之任務,善化區公所特於113年7月12日於公所3樓會議室實施113年度善化區民防團隊常年訓練。參訓人員包含公所民防團及轄內20里民防分團之團員,而區內防災士們也應邀前來共襄盛舉,總計80餘人出席與會。藉此讓民防(分)團隊成員熟悉相關協勤法令及防救災應變能力,提升民防隊員的專業素養,增強民防團隊的合作精神,為未來的防衛、救災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本次訓練分為上下半天各4小時進行,課程內容多元豐富,並敦聘台灣安心防護協會之專業講師蒞所教導。上午由蔡松霖教官講授全民國防(含民防人員權利義務介紹及全民國防手冊內容宣導)、執勤安全與協勤要領、初級救護與自救等課程。下午則由林鶴棠教官講授防空警報種類與發放方式介紹、防空避難疏散引導與APP運用、對空監視報告與情報傳遞要領,以強化防空疏散避難整備及作為。兩位教官均領有多張專業救護執照及多年的教學經驗,生動有趣及幽默橫生的授課,讓參訓團員在精采絕倫的講述中獲益良多。期間更穿插防災知識的宣導,由黃稚傑防災士進行防災背包應攜帶的物品介紹,及防震三步驟—趴下、掩護、穩住的說明及演練,公所於善化區所規畫的15處避難收容處所的位置及疏散路線也一併告知,並推廣下載具備多國語言的「全民防災e點通」應用程式,並鼓勵民防團員踴躍參加防災士培訓。

 

除靜態教學外,本次課程還精心安排心肺復甦術、包紮止血及受傷肢體固定等實作課程。有別以往,本次心肺復甦術教學特別採用先進的高品質QCPR監測訓練套組(俗稱Q-CPR安妮),可以透過藍芽連接平板或手機APP,即時監控按壓品質及吹氣是否有效,參訓團員看著的按壓深度、回彈、速率及通氣量等回饋數值即時修正動作,確保急救技術符合標準。另有鑑於戰爭中常有大量出血的狀況,倘無立即止血,2到3分鐘就會失血過多而亡,因此,如何使用彈性繃帶及戰術止血帶亦是本次訓練的重點。而受傷肢體除教導使用三角巾固定外,更授予利用外套及塑膠袋等替代方案。

 

善化區民防團隊係依據民防法、民防團隊編組訓練演習服勤及支援軍事勤務辦法等規定予以編組,除公所同仁組成之民防團外(含團部、疏散避難宣慰中隊,以及消防、救護及防護等班隊),還有各里辦公處組成之民防分團(含分團部及勤務組),此外,公所另有戰時災民收容救濟分站及工程搶修中隊等民防編組,分別執行戰時災民的收容救濟,以及道路橋樑的搶修任務。透過大家的共同參與,有效運用民力,發揮民間自衛自救功能,才能在平時達到保家、保產,保衛家園,戰時有效支援軍事任務。銘傳大學都市規劃與防災學系馬士元教授表示,若台灣面臨戰端,除了在前線的官兵負責防守外,透過民防體系維持社會運作,也是台灣能否度過災害的關鍵。馬教授認為台灣所需的民防並非要求民眾參與戰鬥,而是更有韌性的面對災害,以達到「市民保護」(Civil Protection)的功效。

 

臺南市長黃偉哲指出,戰爭是一場人為的「複合式災害」,若戰火波及城市,將同時發生房屋倒塌、失火、斷水、斷電等災情,並伴隨大量需要急救的傷患及疏散撤離的民眾,擁有救難技能的民防團隊可成為支點,撐起一個區域的安穩。透過每年常態性的訓練,讓民防團員擁有技能與知識,然後把防災概念帶回各自的家庭、學校、公司,以社區為核心,讓台灣面對災害時具有足夠的韌性。

 

善化區民防團長即區長方澤心表示,兵力有限而民力無窮,民防人力整備訓練是建構全民防衛的基礎,因此公所積極落實,強化民防團員全民國防理念及災害救援技能,建立具有專業及效能的民防團隊,俾利而後各項防救災及軍事勤務之遂行,確保在災害發生時能夠及時、有效地應對,降低災害帶來的損失,保障居民生命及財產的安全。

(善化區公所 許榮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