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內區觀光景點或許不是臺南市很熱門的風景地區,但是這幾年吹起的清新浪潮卻讓這個小鎮在網路、社群媒體臉書、IG持續發燒,每年秋天在社群網路中一張張曾文溪畔白茫茫的芒花隨風飄拂的照片,浪漫夢幻、奪人目光,許多年輕男女特別慕名而來,期待親身感受置身於如詩如夢般的景色中,這些美麗的芒花其實就是甜根子草,並非大家所熟悉的芒草,當大內區李賢村區長跟採訪小組介紹其中的差異,相對於生長在山坡上的芒草為金黃略帶褐色,甜根子草則是散佈河床地,尤其中秋過後從大內橋望去,曾文溪畔一大片銀白色如同白雪地毯的就是甜根子草。要欣賞難得一見,隨風搖曳生姿的甜根子草芒花,將秋天妝點成銀白世界,就要等到時序進入9月以後,天氣逐漸轉涼,秋收的氣氛漸濃,李區長誠摯邀請來大內走一回,保證不虛此行喔!
公務生涯的歷練如同攀登一座山,每一座山都必須抱持戰戰兢兢的態度,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戒慎恐懼向前行,當爬上了更高的一座山,眼界視野擴大了,服務的層面也擴大了,肩上的責任自然而然更重,尤其是第一線的地方首長,職責所在,推動各項作為,都攸關人民生活作息及生命財產安全。李區長談起在103年接任大內區長後,深切感受區長的角色與任務,前賴市長所說:「區長身份就是小市長,等同市長,為民服務,造福地方」。來到大內區公所服務的第一天開始,就與這片鄉土結下不解之緣,倏忽而過即將屆滿6年,服務愈久,這份情感愈濃郁。
李區長公務生涯許多時間都在永康區公所服務,縣市合併後,有機會報名參加區長培訓班,隨後奉派擔任大內區長職務,從接到派令履新開始,為不辜負長官的提攜與期待,就這樣開啟了另一階段的公務生涯,對這一份工作充滿使命感與責任感,但又怕受傷害。回顧當時雙腳走進大內區公所報到後,內心是忐忑不安的,有一股莫名的壓力,大內地理環境緊鄰曾文溪畔,在98年莫拉克風災時災情慘重,區公所辦公廳舍還成為重災區,接任區長就要有心理準備,第一要務就是做好災害防救的工作。李區長從第一天開始馬不停蹄認識大內區的人文歷史、民俗風情、地方產業、觀光資源等,以及拜訪各里長、地方仕紳耆老,一步一步走遍大內區各個角落,逐漸認識大內,但也發現大內的隱憂。
對許多人來說,水患最容易發生的地點莫過於鄰近海濱(風頭水尾)或地勢低窪的區域,但大內區地勢多丘陵,面積70%是低海拔山坡地,由於曾文溪蜿蜒曲折流繞貫穿大內區,流經環湖、二溪、頭社、曲溪、內郭、內江、石湖、石城等里,幾乎各里均有溪流經過,部分沿岸地區雨水宣洩不易,以及颱風豪雨侵襲時,帶來豐沛雨量,加上曾文水庫進行調節性洩洪,常造成低窪地區淹水災情。對大內老一輩的居民來說,淹水的歷史事件,都會提到90年納莉颱風,那次大內鄉曾遭遇過一次非常慘痛的水患,當時被稱為大內鄉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水患,想不到還不到10年,淹水歷史就被改寫了,98年莫拉克風災,連續多日豪雨造成曾文溪溪水暴漲溢堤,上百名居民,緊急撤離撤至大內國小,大內區瞬間變成水鄉澤國,大內區公所辦公廳舍淹水深度,一樓不見了。大內區這一段淹水歷史,李區長了然於胸,面對問題就是解決問題的開始。
李區長上任後即與區公所同仁積極研商如何推動各項防救災整備及應變措施,以提升凝聚居民防災意識及自救能力。他認識了解大內區最主要的水患源頭就是曾文溪,由於曾文溪上游的曾文水庫肩負著穩定嘉南平原灌溉用水、工業及民生用水、防洪防災、水力發電、觀光以及環境教育的功能。當颱風豪雨期間降雨量過大時,在水庫水位趨近滿水位時及顧及水庫安全,這時曾文水庫會進行調節性洩洪,洪水1.5到2小時的時間就會進入大內區河道,尤其;水庫洩洪時間有時候在入夜後,當接到曾文水庫洩洪通報,李區長嚴格要求同仁務必通報沿岸的里長透過村里廣播系統,提醒居民提高警覺,隨時注意安全,並遠離河床,以避免釀成意外風險。記得接任區長後在105年梅姬颱風夜,就遇到曾文水庫洩洪,對低窪地區的居民緊急協請國軍部隊連夜協助撤離,所幸平安度過,每次颱風警報發布後,李區長的心頭好像有一塊千斤重的石頭重重壓著,颱風夜一分一秒流逝隨時緊盯著降雨量及曾文水庫是否要啟動調節性洩洪,壓力可想而知,等到颱風警報解除後,心頭的那塊石頭壓力才能慢慢地放下。
然而透過一次又一次的降雨觀測、水情紀錄,李區長已練就一身水情觀測本領,每當豪雨警戒,他便親自與同仁定時前往二溪大橋觀察曾文溪水勢,藉由上游河道的水面高度判斷危急情勢,他回憶有次颱風期間到該處觀察水量,水勢逐漸上漲,研判有淹水可能,但河道旁有卻有一間外地人剛到大內區開業不久的田園餐館,他們不熟悉該處的水勢威脅,李區長「以在地人的實戰經驗」耐心的與業者溝通勸說,請立刻做好撤離準備,所幸業者接受勸說撤離,未久溪水暴漲真的發生淹水情事,該餐館生財工具電冰箱、餐具等,全部泡在水裡受損嚴重,事後餐館業者非常感謝區長的善意建言,從此以後業者知道在曾文溪畔開餐廳的風險,李區長分享這段寶貴的經驗,告訴我們面對天然災威脅就是要謙卑、謙卑、再謙卑。
李區長告訴採訪小組颱風天的親身經歷,更分享在大內區公所如何逐步建立居民對於水患災害的風險辨識與提升自身安全的保護。區公所除了持續向市政府水利局爭取相關治水工程建設如加速改善石子瀨排水上游水患問題,興建石子瀨排水應急工程(沉砂池)、二溪橋頭二溪高幹13排水改善工程等,也積極推動非工程措施,如輔導易淹水地區石城里成立水患自主防災社區,讓社區居民體認「自己的家園自己救」,透過社區熱心幹部及志工組成守護家園巡守隊,區公所整合公部門力量如消防分隊、派出所、衛生所等攜手合作,辦理相關教育訓練或兵棋推演或實兵演練,與里鄰長等進行保全對象實際疏散撤離演練,讓居民熟悉疏散撤離的路線與收容處所,各編組單位防災夥伴也透過演練培養默契,發展出互補合作的救災模式,確保每次颱風天都能平平安安。
李區長為能擴充救災能量,平時積極與外部單位建立支援機制,轄內陸軍203旅國軍弟兄就是大內區居民最可靠的救援後盾,「救災視同作戰」,只要氣象局颱風警報發布後,國軍部隊基於保國衛民任務,立即啟動超前佈署,陸軍203旅的裝甲車與兵力就會進駐大內國小與大內區災害應變中心,轄內遇有災情傳出,立即發揮救災效能,有災害的地方一定看見國軍的身影,李區長對於國軍投入救災,深深表達謝意。另一方面,李區長深知大內區對於偏遠山區聚落,因為收容處所安置能量有限,積極尋求跨區合作機制落實公私協力理念,107年10月23日與敬岱機械工業、康慈老人長期照顧中心及南寶鄉村實業等簽署避難收容處所支援協定及防災避難看板捐贈,還有自105年開始至最近的108年11月29日大內區與善化區、山上區及安定區公所和南科贊美酒店簽署跨區支援協定,以提升收容處所能量,對於防救災工作李區長總能提早想到、做到,未雨綢繆,有備無患,防災,永遠要走在救災前面,一切「盡人事、聽天命」就對了,因為「天威難測」,這是李區長擔任幾年來區長職務,在面對無法預期的天然災害事件的經驗與分享。
大內區在推動災害防救另一個隱憂,就是青年人口外流嚴重,上任後到現在人口呈現負成長,轄內人口比例高齡人口占了25%,高齡化社會面對災害衝擊時相對弱勢,接受相關災害訊息不足外,加上行動不便或獨居,對這群需要額外加倍照顧關懷的對象,不能成為防救災工作的缺口。因此;李區長與同仁不畫地自限,在學校觀察入微發現有許多的家庭是隔代教養,於是鼓勵同仁將學齡幼童成為防災教育訓練導引的窗口與契機,與結合社區防災志工媽媽與大內國小、二溪國小合作,規劃設計防災課程、遊戲,讓學童認識大內區災害潛勢與應變機制,進一步熟悉面對災害要如何應對,如防災背包的整備、疏散撤離的時機及路線,透過對小朋友在學校所學習的防災教育知識,回到家裡要教育指導爺爺奶奶一起成長,李區長還打趣提到大內區的國小學童都知道,萬一住家淹水時如何拿尺正確測量、手機拍照記錄淹水狀況,以利未來申請淹水補助的佐證,這些家庭防災必備的常識,這是社區防災志工媽媽長期以來深耕學校推廣防災教育具體的回饋。
採訪接近尾聲,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尚未減緩,李區長帶領採訪小組巡視辦公場所,他說為考量避免第一線同仁面對接觸對象有感染的風險,特別規劃設計透明壓克力板阻絕,讓同仁更安心工作,但服務不打折喔!李區長另一項真功夫就是大力推銷大內的觀光景點及農特產品,大內區因獨特的白堊土壤,所生產的各式各樣水果都是香甜可口如木瓜、芒果、文旦等,最近最夯的酪梨更是名聞遐邇,種植面積、產量全台第一。近年來,推動地方創生理念,農產品開發轉型,透過與學校、民間技術合作推出酪梨一系列產品如酪梨籽麵、酪梨冰棒、天然防蚊液等。石子瀨社區發展協會與高雄樹德科大設計學院利用在地的物產酪梨、甜根子草開發文創系列商品很受歡迎。最後李區長還是再次誠摯邀請記得秋高氣爽的時節,來大內區曾文溪畔欣賞最美麗又浪漫的甜根子草白茫茫的芒花,這是一輩子要來大內的一件事。
(災防辦公室 李尚儒 王建智 林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