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西港區新復里黃國文里長推動清淨家園社區自主防災工作,身先士卒,帶頭做起,引領社區志工共同參與,營造美麗、乾淨、溫馨、安全的社區願景

「要做就要做到最好、最乾淨,清淨家園考核委員蒞臨西港區新復里進行環境清潔競賽考核時,社區道路幾乎看不到一顆小石頭」,這是西港區新復里黃國文里長帶領社區志工參與推動社區美化環境清理,提升生活品質,社區志工動起來執行成果引以為傲最具體的表現。黃里長常常鼓勵社區民眾一起跟著核心團隊(環保志工)的腳步,一步一步將社區環境改造清理乾乾淨淨,自然而然能讓社區的民眾親身感受體會社區的環境維護整理就是要靠大家,從每個家戶周邊的點做起,擴及到社區的面,黃里長在訪談過程很有自信的談稱,西港區最乾淨的社區就是新復里。

 

西港區昔稱「西港仔港」,過去是台江內海的港口之一,另有說法是因位於直加弄港(今安定區)或後營(今西港區後營里、營西里)之西,後人簡稱為西港,嗣因曾文溪多次氾濫改道,台江內海淤積陸化,滄海桑田、物換星移,由港口轉型成為當地的農產品交易中心。西港區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一條溪河、一艘彩船,牽繫著西港刈香兩百多年的祭典文明,轄內慶安宮聞名全國三年一次的香科醮典(俗稱刈香),結合「王船祭」,是我國民間「香醮合一」的宗教盛事,素有「臺灣第一香」之美譽。「西港有三香」除了西港刈香外,就是胡麻香、藺草香,西港區結合產業文化推廣種植胡麻,種植面積及產量全國第一,每年秋末冬初所推展的胡麻節產業文化,邀請五星級主廚以在地食材特製一系列美食如麻油雞、薑母鴨、麻油麵線、芝麻霜淇淋、芝麻包子及黑芝麻香腸等,具有地方創生在地特色的農產文創市集。最後一香就是藺草香,最古早味的文創商品,藺草包「かばん」(kaban),在檨林社區由一群社區媽媽們將逐漸被現代人遺忘的藺草蓆,以精緻女紅手法,昇華藺草編織美感,呈現傳統與時尚融融相合的各式各樣的包款,曾榮獲2014年臺南市長就職紀念首選伴手禮,為傳統藺草蓆尋找到燦爛的春天,下次來西港區旅遊觀光時別忘了,振興地方產業,藺草包「かばん」(kaban)值得推薦的伴手禮。

 

曾文溪就親像一尾「青瞑蛇」,西港區新復里所有的故事都要從這條「青瞑蛇」(台語)說起,先民因為對曾文溪溪道多次氾濫改道的無奈,才以「蛇」形容溪道搖擺不定,影響先民的居住生活環境,隨氾濫溪道改道而居,對沿岸聚落造成幾乎滅村的衝擊,許多居民因而流離失所。新復里黃國文里長採訪過程中娓娓道來,才能略知曾文溪這條發源於阿里山,臺灣第四大河流,原臺南縣以曾文溪為界區分「溪北」與「溪南」,談起新復里在日治時期屬西港庄大字大塭寮,大正3年(西元1914年)曾文溪洪水氾濫,洪水將舊大塭寮與蚵殼港庄沖失,大塭寮庄土地被一分為二,當地居民四散逃難。早期先民本於樸厚「安土重遷」的觀念,不輕言「敗庄遷村」,直到昭和14年(西元1939年),曾文溪治水工程大致底定,部分居民又搬回蚵殼港舊地,即今曾文溪以南的地方,搭寮居住,時稱溪埔寮,庄頭光復後命名為「新復村」,取「新恢復的聚落」之意。黃里長對在地歷史淵源如數家珍,鉅細靡遺告訴採訪小組,社區聚落宗教信仰中心溪埔寮安溪宮內目前典藏一只140多年歷史的天上聖母青斗石香爐,刻有「同治乙丑年」、「蚵殼港子弟叩」等字,是當年被沖毀的蚵殼港祖廟及部落,在地方人士合力開挖下,找到祖廟遺址,並開挖出地基石、廟樑、廟牆腰子磚、地板磚、點油燈等文物,是見證蚵殼港的重要歷史文物。這段溪埔寮安溪宮香爐延續香火,象徵薪火相傳,並將香爐迎回溪埔寮安溪宮供奉故事,是在地德高望重,認真負責,待人親切深獲社區居民肯定,連任新復里六屆里長黃國文的口述,相當精彩。

 

西港區唯一行政區里位於曾文溪以南就是新復里,107年1月29日實施里鄰整併,原新復里溪北地區分別併入永樂里與劉厝里,永樂里與海南里的溪南部分則併入新復里。由於新復里幅員大、地勢平坦,緊鄰安南區新吉工業區,里內曾文溪堤防道路是主要的淹水區域,對社區淹水預警訊息及應變措施,對新復里居民而言是一大考驗。在106年尼莎、海棠颱風侵襲,造成溪埔寮安溪宮前地勢較低、排水不及,社區道路汪洋一片。因此;黃里長除積極爭取里內排水改善外,也重視培養教育里民相關的防災意識,同時在區公所於溪埔寮小排流末端水閘門預布移動式抽水機,且積極針對溪南寮大排水溝清淤工作的努力,新復里積淹水災情已大幅改善。黃里長認為,全球氣候異常,極端降雨什麼時候會發生我們無法預測掌握,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準備、嚴陣以待,一旦災害發生才不至於手忙腳亂,冷靜面對。當成大防災研究中心水患自主防災社區輔導團隊在區公所辦理說明會,黃里長帶著社區志工參加,聽完後認為對新復里很有幫助,和志工討論後就表達參與推動辦理的意願,新復里水患自主防災社區在黃里長登高一呼號召下於107年成立,目前社區成員有20餘位志工,黃里長笑說這群志工「死忠兼換帖」,是社區的守護神,年齡從30幾歲到80幾歲都有,值得一提有2位超過80歲的長輩跟隨黃里長一路走來為社區無私奉獻20多年,目前仍然活力十足參與社區活動,是社區志工最好的標竿人物。由於新復里鄰近臺南科學工業園區與新吉工業區,社區環境優雅,吸引建商蓋屋建別墅及年輕人購屋定居,年輕人參與公共事務意願較有興趣,看見這股一起守護家園的年輕社區志工的加入,讓黃里長心有所感,做好守護社區的安全,自然而然會產生蝴蝶效應,這是成立水患自主防災社區意外收穫。

 

新復里水患自主防災社區在協力團隊成大防災研究中心循循善誘輔導下,從教育訓練開始鼓勵里民參加,一步一步慢慢地學習,從認識所居住環境的潛在威脅及風險辨識做起,抱持這樣的信念「只要有心,路再遠,終有一日會抵達目標」,由簡單入門增加志工學習興趣,每個細節或每個應變的步驟,黃里長都會舉一反三多做說明,運用志工熟悉的說法,說明淹水的原因,有什麼措施已經完成,應變的位置,為什麼要那麼做,像老師一樣,不厭其煩地重複說明,協助引導志工熟悉應變作為。尤其要進行社區防汛實兵演練時,黃里長一定身先士卒,帶頭做起,依據平時教育訓練的劇本,社區志工成員依任務分組分工合作、各司其職,隨時以雨量筒監控雨量,巡守社區低窪地區,盡心盡力為社區守護家園。對社區獨居長輩或行動不便及弱勢家庭,黃里長絕對做到永無止境的關懷,「施比受更有福」,建構嚴密社區安全防護網是里長責無旁貸的責任,也是該盡的義務,里民用選票支持當選,當然要以服務至上來回饋。109年2月21日發揮「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精神,結合里內位於曾文溪堤防旁春柏老人長期照顧中心進行防災疏散撤離演練,由區公所、長照機構與自主防災社區志工共同参與,展現這幾年來參與自主防災教育訓練的成果,以「自助」「互助」方式,協助機構安全疏散撤離,黃里長說雖然是模擬演練,但讓志工有實際進行防災幫助別人的實務經驗,這是最好的教育訓練範例模式,「養兵千日,用在一時」,未來仍會持續藉由公私協力與民間機構合作,以提升社區志工應變能力。

 

黃里長對於水患自主防災社區經過幾年的參與推動,心得一籮筐,語重心長時時提醒里民,雖然中央部會及市政府對防洪治水的經費投注及改善成效,有目共睹。以目前曾文溪堤防高度尚足以應付曾文溪水位暴漲,但未來變化如何?任誰也無法預測掛保證,因此;為了讓里民多一層對災害的認知,平時要做到居安思危有備無患的要求,其次災時的緊急應變,這道題目是沒有標準答案,做對了,生命就安全。對新復里水患自主防災社區推動期許,訂下幾項未來工作重點:一、落實防災救助聯繫-加強與區公所及其他防救災體系密切配合,以強化救災能力;二、招募地方專業人才-防災事務繁瑣,引進各方不同專業領域人員,有助於擴大防災救助面向;三、防災組織擴大與結盟-爭取民間組織的支持,並與鄰近區里策略聯盟互相支援,以擴大防災救助能量;四、強化民眾參與-加強志工招募與民眾參與,藉由宣導、討論與兵棋推演、實兵演練等方式,讓里民確實了解防救災的重要及需要配合事項,以提升防災效能。對黃里長來說,引領社區志工共同參與,營造美麗、乾淨、溫馨、安全的社區願景,是一條樂在其中的道路,看起來簡單,卻是意義非凡,讓里內每個人、每個家庭都懂得防災、減災、離災、避災和應變的重要,因為做防災就是做功德。

(災防辦公室 王建智 李尚儒 林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