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北門區錦湖社區聚落水患提報納入前瞻計畫,相關治水防護改善工程陸續竣工後,徹底解決地方長期淹水困擾, 有助提升地方產業發展

北門區屬易淹水地區,緊鄰台灣海峽,「風頭水尾」每當颱風豪雨加潮汐暴潮影響,部分低窪地區淹水已經不是新聞,且當地居民對淹水已司空見慣,尤其轄內北馬、雙春、新圍、大小白米等社區淹水更為嚴重。臺南市政府水利局為加強北門區錦湖地區整體防洪保護,積極向經濟部水利署爭取「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及「流域綜合治理計畫」等特別預算,陸續辦理主要聚落如舊渡子頭、北馬、雙春、新圍、大小白米等社區淹水防護工程,同時委由市政府工務局一併完成市道南1線、南2線聯繫道路加高工程,總投入經費超過新台幣3億元,相關治水防護改善工程陸續竣工後,對該地區長期以來飽受水患之苦的情形,應該可以大幅改善以往長時間淹水或聯外道路中斷等情,確實達到保障市民朋友生命財產之安全。

 

北門區錦湖排水系統位於本市轄內西北隅,介於急水溪及八掌溪之間,集水區地勢低平,平均高程約在海平面2公尺以下,排水路易受潮汐漲退潮起伏影響,若逢颱風豪雨及溪水高漲時,無法重力排水常造成堤後洪水積蓄,無法及時靠抽水機或抽水站機械排水,造成社區聚落民宅淹水致災。107年0823豪雨期間,北門區多處淹水數日且淹水深度超過50公分,市政府水利局雖緊急調度移動式抽水機組支援排洪,但由於降雨量過大且社區排水、農田及養殖排水等無法承受而漫地流溢,導致錦湖、雙春、新圍等人口密集聚落淹水災情嚴重。

 

有鑒於此,經市政府水利局檢討本市沿海地區水文水理條件,結合地方現況土地使用情形,評估採用三項治理對策:一是利用社區圍牆及道路結構,改建調整至計畫洪水高度作為第二道防線,用於阻斷外水循防汛缺口灌入聚落,二則是加大抽水機組容量及配置緊急供電系統,以使退水速度加快並防範停電發生,確保抽水機組均能正常運轉發揮,三則是為避免災中社區聯外道路中斷而成孤島,進行道路加高以維持社區聚落間聯外道路暢通,使居民、防汛人員及救援救濟物資運輸功能無虞。三項治理對策同時搭配排水護岸整建,及加強落實防汛人員對操作抽水站機組的教育訓練與日常維護管理,將可有效提升保護社區免於水患風險及財產損失降至最低。

 

市政府水利局在錦湖地區所推動相關治水防護改善工程,截至109年3月底,已陸續完成舊渡子頭社區防護(配置4cms抽水站)6,200萬元、北馬社區防護(配置2cms抽水站)2,000萬元、雙春社區防護(配置2cms抽水站)1,950萬元、白米社區防護(配置1.3cms抽水站)4,700萬元、市道南1線加高(舊渡子頭至小白米段2公里)4,500萬元、南2線道路加高(舊渡子頭至新圍段2公里)6,300萬元等改善方案,除將錦湖社區間重要對外聯繫道路加高外,各社區原由應急抽水機組升級為固定式抽水站體,抽水容量大幅提升,面對109年防汛期即將到來,設施設備工程都已到位,應能有效解決地方長期淹水困擾。另市政府水利局持續執行針對新圍抽水站老舊抽水機組更新及玉港社區防護工程,投入經費合計約1.3億元之在建工程積極施工中,工程陸續竣工後,再加上搭配防潮閘門操作管理、排水疏濬等維護管理措施,對當地居民早日遠離水患的訴求,咫尺一步。

 

縣市合併邁入第10年,市政府水利局承擔防洪治水保障市民財產及生命安全的重責大任,一直都在,在歷任局長帶領下,再接再厲,不負市民所託,災害防救工作的推動,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秉持黃市長的勉勵:「做得更好、過得更好!」,持續精進推動本市各項防洪治水工程及落實執行水患自主防災社區,多管齊下並與地方民眾保持意見交流與溝通,以符合在地居民之所需並增進地方產業發展,打造宜居環境。

(水利局 李保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