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午後雷陣雨,對登革熱防治工作而言,是另一項防疫及防災的挑戰,登革熱防治巡、倒、清、刷四步驟,幾乎每個家庭及每位市民都能朗朗上口,但最重要還是要落實執行。為能從小落實登革熱防治觀念,將防治登革熱行動及教育向下扎根,培養正確的防疫觀念,大內區公所分別於109年6月15日(一)及17日(三),至大內國小利用晨間課程時段針對小學三到五年級的學童,辦理「課外防災防疫宣導暨防蚊香包DIY活動」。
由於受到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影響,區公所積極至社區、市場、廟宇等加強宣導落實戴口罩、勤洗手及保持社交距離等防疫措施意識的提升,加上政府有效邊境管制政策,阻絕疫情擴散傳播外,也同時預防感染其他傳染病,使得國內多項傳染病疫情(如腸病毒)相較於去年同期下降。因氣候異常,降雨有集中趨勢,尤其中南部地區常有局部性豪雨或豪大雨發生,各地午後亦有短暫陣雨,雨後社區環境易產生積水容器並孳生病媒蚊,是登革熱防治重中之重的工作。
鑒於國內新型冠狀病毒病疫情逐漸趨緩,各級學校已放寬校園防疫措施,除應持續力行防疫新生活運動外,登革熱防治工作亦不能鬆懈,須謹慎嚴防。因此;大內區公所除加強各里登革熱孳清宣導工作,透過集會及里辦公處廣播宣導外,期能將登革熱防治作為及防災教育向下扎根,培養正確的防災防疫觀念,大內區公所邀集環保志工媽媽與大內國小合作,利用晨間課程時段與小學三至五年級學童,別出心裁創意行動,辦理「課外防災防疫宣導暨防蚊香包DIY活動」,小學生首次接觸到傳統香包的製作,經環保志工媽媽解說香包又叫香囊,也叫馨香,每逢端午節這一天,以草剪成老虎的形狀,或者剪裁布做成小老虎,來避除一些有毒的東西,演變到今天會用五色彩線繫著一個裝滿艾草、雄黃和檀香粉末,混合香料的小布袋給小孩掛著,防止毒蟲侵擾,有袪毒避邪的功用,並成為一種保命吉祥的象徵。小學生聽完這段香包的由來,對香包製作更感興趣。
端午佳節即將到來,為提升學童對防災防疫宣導課程的興趣,公所同仁當天準備天然中藥的驅蚊香包教導學童,由公所同仁自行採購各項中藥材 (內含丁香、艾葉、白芷、蘇葉、薄荷、石菖蒲、藿香、金銀花和香茅等),自行加工打包成一包包驅蚊材料包,課堂中同仁、替代役哥哥及防災志工媽媽,化身為DIY小老師示範教學,每位小老師協助5~6位學童製作驅蚊香包,三、四年級的孩子操作比較慢但活潑熱情,在課堂上像快樂的小鳥,老師老師叫個不停,同仁皆耐心指導,學童也很愉快的學習。五年級的孩子多數可以獨力完成作品,速度也較三、四年級快得多,完成後學童臉上笑容洋溢互相比較作品美醜。香包內裡頭放有鳴叫器,按了會嗶嗶叫,課堂間嗶嗶聲此起彼落,學童玩得很開心。
課程中不僅向學童宣導「登革熱防治的重要性」,也教導學童地震保命3步驟、火災防範及天然災害應變觀念,透過有趣且近距離地教學互動,從做中學加深學童對於登革熱防疫及防災觀念的正確性,提升自我保護意識,也希望學童能將防災防疫觀念帶回家中向家人宣導。學童完成作品後,小老師又贈送製紙片香皂一盒,讓孩子隨身攜帶,勤洗手以保護自身健康,學童也表示回家會教家人如何正確洗手,及防災相關知識,將防災防疫內化為日常生活習慣,共同持續維護自身及社區安全。
大內區長李賢村提醒民眾,病毒、孳生源無所不在,要防止疫情蔓延擴散或防治登革熱,最好的生活方式就是要隨時落實正確勤洗手及良好個人衛生習慣,也應做好社區環境整潔,不任意堆放積水容器,在降雨過後,也應加強社區空地或排水溝「巡、倒、清、刷」防疫工作,以降低疫情傳播的風險。防治登革熱沒有捷徑,只有全體民眾一起動起來積極主動配合,沒有積水容器,就沒有病媒蚊,沒有病媒蚊,就沒有登革熱,向登革熱說NO!Life with you!社區防疫與您同行!
(大內區公所 胡淑芬 陳美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