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年7月31日晚上23時55分至8月1日凌晨間,發生在高雄市前鎮區與苓雅區多起石化氣爆炸事件,震驚全國。7月31日當晚21時,民眾通報疑似有瓦斯洩漏,未料幾個小時後該區域發生連環爆炸,造成32人死亡、321人受傷,連救災消防車亦深陷災區及消防人員不幸罹難,並造成多條重要道路嚴重損壞,周邊店家也因為爆炸破壞造成重大經濟損失。高雄氣爆事件震出了全國民眾對於道路底下公共管線埋設議題受到高度重視,居住在都會區的民眾迫切想知道,行走或開車在熙熙攘攘的道路底下,有沒有危險?會不會也跟高雄市一樣哪天突然爆炸?
臺南縣市自109年12月25日合併升格直轄市後,經統計地下管線總長度超過30,600公里,這些地下管線穿梭在各大街小巷,其中有高壓電管線、天然氣管線、油管等較具危險性的管線,如何整合、管理及預防災害發生,保障市民生命財產安全,是市政建設施政目標重中之重的挑戰。依內政部公共管線管理包含電信、電力、自來水、下水道、瓦斯、水利、輸油、綜合等八大管線。這些公共設施管線的管理係由市政府工務局統籌負責,除設置聯合辦公室,管線單位要派員進駐,辦理緊急搶修、民眾陳情及管線整合等,已完成公共設施管線圖資資料庫及道路挖掘管理系統開發與防災相關的功能,其目標就是減少因圖資錯誤的誤判,及確實改善危險性管線遭誤挖的情況,提供民眾更安全的公共生活空間。
「凡是可能出錯的事就一定會出錯」-莫非定律,指任何一個事件,只要具有大於零的機率,確定它終有一天會發生。縣市合併已邁入第10年,期間公共管線的誤挖意外,常造成民怨及恐慌,民意反映督促市政府對管線單位開挖時要嚴加管理,但「言者諄諄,聽者藐藐」,工安意外仍時有所見。未料發生於109年10月17日8時13分在新市區台一線新市路段,因台灣電力公司台南區營業處進行管路工程,承攬廠商奇功電氣工程公司,於管路埋設工程時,未依事前研商時間開挖,便宜行事,造成施工時不慎挖斷大台南區天然氣公司之瓦斯管線6吋中壓PE管,瞬間爆炸起火,導致三名施工人員燒燙傷,緊急送往成大醫院和奇美醫院。市政府消防局接獲報案後,立即派遣所轄第四救災救護大隊及所屬分隊計出動13車26人到場搶救,以灑水方式降低瓦斯濃度及溫度並維持安全警戒,警察局亦派員警進行雙向交通管制疏導,避免釀成其他意外交通事故,大台南區天然氣公司人員於8時49分抵達現場瞭解狀況後,由於災害搶修應變能力不足,未能即時判斷對應之閥門開關,致天然氣燃燒時間長達2小時,遲至11時39分火勢才完全撲滅,狀況解除,這起工安事件是縣市合併後,釀成災害事件最重大的一次,值得省思與檢討。
本次施工單位在工程道路開挖時,不慎挖斷瓦斯管線造成爆炸起火事件,波及三名勞工受傷及影響附近民眾的公共安全意外,是當天新聞媒體報導焦點,甚至有民眾以臉書(fb)直播方式現場露出,熊熊大火怵目驚心,恐懼會是高雄氣爆事件的翻版,顯示民眾對公共安全的重視。臺南市政府對這次工安事件發生後非常重視,希望能找出原因,研擬妥善對策,作為未來改進提升的機制。於109年11月5日上午9時30分在永華市政中心2樓西側會議室召開精進檢討會議,由副秘書長邱忠川主持,檢討會議分別由市政府經濟發展局、工務局、台灣電力公司台南區營業處和大台南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提出檢討報告,一致表示未來會加強施工品質和人員教育訓練。
邱副秘書長聽取各單位簡報過程中,不時提醒各單位要以嚴謹的態度面對未來的工安事件,務必做到百分之一百的安全,同時表示召開本次檢討會並非要指責相關單位,而是要將問題解決,有錯誤需要改善就必須勇於承擔改善,期許未來不會再次發生,該精進檢討的,就要虛心接受,使未來施工品質更加提升。最後邱副秘書長裁示結論如下:一、交通部公路總局對於所轄道路所埋各種管線的位置和深度要全部掌握,其他單位如台灣電力公司、大台南天然氣公司和自來水公司等要將相關圖資2星期內提供給交通部公路總局和本府工務局列管;二、公路總局所轄道路開挖時,請比照本府工務局對於道路開挖要律定SOP,要再三確認管線位置及深度,掌握現場狀況;三、大台南天然氣公司對於發生事故應變的SOP要再精進修正;四、未來任何單位在進行道路挖掘時,要有一定的SOP,並要設立檢驗停留點,確認管線位置,逐步開挖,如發現可疑地下結構物,應立即停止開挖;五、大台南天然氣公司要重新檢驗本市轄區所有管線開關閥是否損壞和位置確認,平時要對現場施工人員進行教育訓練,提升現場應變處置能力;六、相關維生管線單位進行管線開挖時,必要時通知消防局並提供圖資,以利發生狀況時,消防局可立即派遣人車進行搶救;七、維生管線單位如大台南天然氣公司應成立快速搶修小組;八、對於管線開挖時發生事故,抵達現場人員必須向消防局救災指揮官報到,說明權責範圍及提供圖資和現場該如何處置。公共管線開挖要做到絕對的安全,工安零缺點,因為這項工作攸關市民生命財產,及市政府團隊施政形象,邱副秘書長期許未來市政府相關業務主管機關要確實嚴格把關,要做得更好,也讓市民過得更好。
(災防辦公室 林昇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