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淺談大內區防汛災害防救整備之道

全球暖化溫室效應帶來極端氣候,造成颱風、豪雨、強降雨等複合式災害的發生頻率與規模呈現逐漸增加趨勢,再多、再好的水利設施,有時一次的豪大雨或強降雨,便有可能產生災情,造成社區民眾生命財產與家庭的損失。

 

為強化面對颱風、水災之整備,秉持「料敵從寬、禦敵從嚴」、「防災重於救災、離災優於防災」原則,及「超前部署、預置兵力、隨時防救」理念進行災害防救,落實所有整備工作,才能有備無患的面對災害時的應變能力。

 

治水政策是市長黃偉哲列最優先的施政項目之一,提出的治水應急計畫,包括各項水利以及治水建設,排除萬難籌編數十億經費,進行各項治水工程,在最短期間內提升區排防洪的保護標準,讓市民不再擔心水患,可以安居樂業,做好「多一分準備,多一分警戒」,就能「多一分安全、多一分保障」的思維。

 

而每年的防汛期前,市長親自主持召開防汛會議一再指示,所有防汛的整備工作都應就緒,因為隨著氣候變遷與溫室效應,沒有人可以掌握老天爺的脾氣,所以要步步為營、未雨綢繆,在汛期前做好所有準備,才能有備無患的面對可能的衝擊。

 

因應異常氣候影響,每年夏季期間颱風豪雨頻繁,事實上,由於大內區鄰近曾文溪,地形地貌的豐富多變,轄區民眾的生活更與山川溪流密不可分,如何進一步將防災觀念與日常作息結合,並藉由防災知識的運用,引領社區民眾認識大內,堪為大內區公所近年防災規劃與努力的重點所在,致力於災害防救知識的作為與宣導,無論是在「觀念的建立」、「資訊的布達」,乃至「生活的落實」等方方面面,均有豐碩顯著的成果。

 

而今年的災害防救整備,尤其展示大內區過往戮力於防災的實務經驗,不僅呼應大內區的防災標語「保護家園〜防災不分你我」之核心理念,同時在公所同仁與任務編組夥伴還有祥和防災志工們整體團隊的協作之下,逐漸發展出了別具大內特色的災害防救文化。值得一提的是,區公所同仁發揮所長,將科技融入生活,也就是在「沉沙池」裝設監視器,只需透過水情APP即可監控水情,更也運用空拍機即時勘查地形地貌,以便能迅速了解掌握災情。

 

大內區公所多年的防災治理實務運用,災害防救作為分成4個階段,包括災前整備、災時減災、災中應變、災後復原;每年都會於汛期前便展開超前部署,如實施災防演練模擬災害發生情境,防水擋板的運用,水情APP的操作,讓居民實際參與,以加強民眾災防應變能力。

 

本所為達到強化防汛功能的目的,依地方防災業務單位權責,進行災情查通報、搶修搶險、支援調度、災民收容、救災任務、治安警戒、醫療、環保組等分組分工,持續策進災害整備、災害防救、應變、搶救搶險、民眾撤離、收容安置、復原等整體機制運作,且與警政、消防機關及電信、電力、自來水維生單位相互連結及民間志工組織等積極管理作為。

 

另外為了能與轄區機關單位協同防汛,區長於區級災害防救會報,邀請警政、消防、清潔隊、衛生所及電信、電力、自來水公司等各與會人員進行面對面溝通與意見交流,設定災害發生成立應變中心的指揮系統,就轄內各災害防救工作有效整合,熟稔防救災流程而能運作順暢。防災夥伴各司其職對於各項防洪應急工程,防汛應變措施準備情形做報告。

 

其中影響雨水宣洩功能的各區域排水、道路側溝,一併要求清淤疏浚,應依照預定期程及目標完成,確保排水系統發揮效益,這些機制的建立,無非在提高防汛的準備功能,同時對於水利局管石子瀨抽水站、12部移動式抽水機操作調度加油及管理維護等逐一測試運轉。

 

至於防汛巡查人員的編組,更是需對於應變中心的權責分組分工適時通報回傳,並隨時查看台南水情即時通APP,若達雨量、河川水位警戒值有必要廣播通知,請居民準備疏散避災,做好預防性側離計畫,將有助於協調連繫及第一時間及時搶救的掌握;而市府水利局推出「台南水情即時通」APP的服務軟體,亦要請里長、里幹事能確實安裝使用,並且協助推廣里民使用,讓民眾更方便查詢自身附近之水情資訊,在災前、災中、災後皆能接收即時資訊,達到減災離災之效果。

 

防汛、防災工作人人有責,所以透過自主防災意識的提升與防災管理機制的建立,絕對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於真正面臨災害時,能達到自救救人之成效;另一方面涉及民政、農建、與社會等單位業管資源,務必統整相關計畫內容需更新及強化保全內容,特別是列管保全住戶、需特別照護保全對象、水災淹水潛勢區、疏散避難地圖,及水災避難處所做必要的整備。

 

針對相關單位平時的聯繫,依據專業職能成立防汛編組分工,目的在於執行災前各項水利設施檢查整備作業,共同提升應變能量,災後就能發揮團隊合作的效率,減低災害的發生及損失,讓民眾不再擔心水患,可以安居樂業。

 

災害防救的核心價值在於保護家園及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我們向災害學習經驗,我們成立石林、石城里水患自主防災社區,平時透過防災演練讓民眾學會自救;同時災害防救屬跨專業、跨局處、跨機關、公私協力透過蹤向聯繫橫向連結溝通協調,在平時做好各項災前整備預防,用創新精進的作為,才能有效降低災害威脅。

(大內區公所 區長李義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