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府城原味衣衣情」-臺灣原住民族群服飾文化特展開幕記者會

為配合8月「原住民族日」系列活動,臺南市政府於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舉辦「府城原味衣衣情」-臺灣原住民族群服飾文化特展,並於7月27日(星期三)舉行開幕記者會,現場特別邀請高雄市桃源區達吉亞勒 (hlaalua.takiiaru) 青年會展演「日昇之地的祭憶」拉阿魯哇族樂舞,以及本市原住民藝文團隊洄瀾舞集以「藝起看見 原飾很美」主題行動展示方式,為展覽揭開序幕。臺南市長黃偉哲、臺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主委白惠蘭Salau Kaljimuran、立法委員伍麗華Saidhai‧Tahovecahe服務處副主任高靜怡、林俊憲立委服務處、陳亭妃立委服務處、臺南市議員Ingay Tali 穎艾達利、林美燕議員、Kumu Hacyo谷暮.哈就議員服務處、中西區區長汪慶龍、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秘書柳蕙瑜、蔡淑惠議員服務處、周麗津議員服務處、呂維胤議員服務處、陳怡珍議員服務處、沈震東議員服務處、蔡旺詮議員服務處、邱莉莉議員服務處,一同參與溫馨又感動的時刻。

 

 臺南市長黃偉哲表示:為切合臺南市族群現況與特殊性,不同於其他區域法定原住民族16族的展覽設定,該檔展覽加入西拉雅族,共同呈現17個族群衣飾織品、圖紋色彩及配飾器具工藝文化。展覽內容主要區分為服裝織品、頭帽佩飾、文物器具等三大主軸,結合臺南二座原文館與原民社團典藏文物,同步播放文物田野調查專訪紀錄影片,除了看見臺灣原住民族群服飾工藝之美,也耙梳過往的物件製作呈現歷史生活足跡,歡迎大家細細欣賞。

自2001年起,原住民族群積極推動文化復振運動,無論在祭儀文化、樂舞藝術、生活表述或是生命禮儀,「族服回溯製作」已然成為當代族群意識重要發聲符碼與表徵,它不僅是穿在身上的文化,也成為對自我認同與文化凝聚重要的外顯指標。每個族群的服飾往往會根據地形氣候、生態環境、歷史積累或社會文化的交融等各項因素,不斷豐富與發展而逐漸形成自己的審美觀點與特有的服飾文化圖騰,凝結成族群的特色。

例如以達悟族傳統服飾而言,藍白相間無袖領短背心及丁字帶褲源自熱帶島嶼生活而發展出來,是為適應海上以及蘭嶼高溫多雨的氣候,方便通風與捕魚活動,頭戴籐盔或木盔則是為避炎陽;排灣族服飾圖紋依據不同家族與階級而排序組合,如同羽毛依據不同位階配戴。女生綁繩耳飾及羽毛假髮為未婚女子象徵,結婚當日為最後一次配戴;又如西拉雅族服飾上的十字繡圖紋大多與生活環境有關;魯凱族的服飾圖紋也反映了階級制度,具有社會及文化上的功能。

為讓民眾更貼近原住民族服飾文化,在展場也可以看到17族的Q版人偶看板,每對圖像都有介紹族群文化的重點提示,用淺顯易懂及饒富童趣的繪圖,帶領大眾更容易地理解與認識原住民族文化之美。

展覽自111年7月26日(星期二)至10月30日(星期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於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生活美學展示中心(行政活動館2樓)展出,歡迎民眾前往參觀;線上展覽將於111年10月1日(星期六),於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開放博物館(https://reurl.cc/8WZk1y)展出,屆時將釋出更多藏品供大眾欣賞。展覽期間不定期舉辦教育推廣體驗活動,並配合臺南市政府防疫措施調整辦理,相關訊息請至臺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官網(https://web.tainan.gov.tw/nation/)、臺南市札哈木會館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cahamumuseum/)及臺南市原住民文物館(https://www.facebook.com/ICRMT92/)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