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大天后宮

大天后宮

【住址】臺南市中西區永福路二段227巷18號
【簡介】
大天后宮又稱臺南大媽祖廟,原為鄭氏時期寧靖王朱術桂的府邸,寧靖王別號一元子,所以這座府邸也稱為「一元子園亭」,美食旅遊評鑑「米其林指南」列為三星級景點。
【歷史沿革】
明永曆16年(西元1662年)5月鄭成功病逝。永曆18年鄭經迎接寧靖王朱術桂渡臺,乃將承天府署之南的西定坊,興建寧靖王府邸,供朱氏居住,並即以之為明室的宗人府(即一元子別館)。康熙22年(西元1683年)清軍由鄭成功舊屬施琅率兵攻臺,鄭克塽降清,寧靖王朱術桂及其五妃(袁氏、王氏、秀姑、梅姐、荷姐)均自縊於寢宮而殉國。施琅班師回朝,鑒於臺灣先民深仰媽祖之靈異,為收攬民心,乃奏請清政府將寧靖王府改建為天妃宮,並以媽祖顯佑濟師奏請清政府誥封媽祖,八月,康熙淮奏,加封媽祖為「天后」,稱廟為「大天后宮」,清帝派禮部官員主持祭典,本宮自此成為「天后」開基祖廟,也是臺灣最早官建媽姐廟。
康熙60年,朱一貴起兵,稱「中興王」,俗稱「鴨母王」,在本宮登基踐祚,旋為清軍所敗。雍正元年,福建水師提督藍廷珍親赴本宮呈獻「神潮徵異」匾,以謝神恩。雍正4年,以媽祖湧潮濟師事上奏,御書「神昭海表」匾,由台灣鎮總兵林亮暨文武官員,恭迎至本宮懸掛,僅廈門、湄洲神祠共有此匾之殊榮。光緒20年(西元1894年)清日甲午戰爭,翌年(西元1895年)臺灣割讓給日本,「臺灣民主國」成立,總統唐景松、財務長連德政,司令部在今永福國小,總統府在寧靖王府,即本宮後側廂房。
註:摘自臺南大天后宮網站
【特色】
主祀神明:天上聖母
教  別:佛教
大殿所奉祀的金面媽祖神像,是大天后宮最大的特徵,可說是臺灣泥塑雕像的代表之一,旁祀千里眼、順風耳亦為傳統泥塑工藝技術的上乘佳作,其剛健神武、栩栩如生的動作、神情,彷彿正在傾聽與凝視凡間民眾之訴求,正殿中約二人高金面媽祖神像,面容慈祥,媽祖護國佑民的神蹟深植民眾心中,來自全臺虔誠的信徒更是絡繹不絕。 
大天后宮坐東朝西,建於斜坡地上,面對昔時的碼頭,因此建築物由前而後,級級升高,自前殿、拜殿、正殿至後殿,一進比一進雄偉。正面寬三開間,平面呈縱深式的四殿兩廊式配置,宮後連著供奉關聖帝君的祀典武廟,右倒是供奉觀音佛祖的佛祖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