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4 |
在一鯤鯓竹岩的舊址上構築城垣,由於缺乏磚石建材,先用砂土及木板建造,稱為奧倫尼亞城。 |
1627 |
改名為熱蘭遮城(Zeelandia),並就城垣材料逐步改為磚石構造。 |
1633 |
熱蘭遮城建造完成,為初期的臺灣城。城的規模,廣兩百七十七丈六尺,高三丈餘,計分三層,由內外廓組成。 |
1662 |
鄭成功取熱蘭遮城後,改稱安平鎮,改內城為內府,居五月而逝,臺人因此而稱其為「王城」。 |
1823 |
台江陸浮,王城地理位置漸失其重要性。 |
1874 |
日本出兵侵臺(史稱牡丹事件),清政府派沈葆楨籌防臺灣。 |
1895 |
臺灣割讓日本,置安平支廳,隸屬臺南廳。 |
1897 |
日人因安平海關缺乏宿舍用地,乃將熱蘭遮城的一部份夷平,於其上砌三層磚台。 |
1908 |
將光緒年建於安平埠頭之鐵殼造圓形白色燈塔遷建於磚台上西北側,並置專人看守,以4秒鐘一閃光,導引海上船隻。 |
1930 |
日總督府為籌備慶祝「臺灣文化三百年」事宜,將磚砌平台四周之官舍民宅拆除,並將平台上的公館改建為展覽及招待來賓之場所,即今之安平古堡史蹟展示館。 |
1935 |
日人根據栗山後一所繪「熱蘭遮城」遺址圖,收購現在熱蘭遮城博物館西邊的民房,拆毀後進行大規模挖掘工作,發現了該城西南邊的稜角堡的堡基,後因中日戰爭而告終止。 |
1975 |
配合觀光年計畫,臺南市政府整修環境,在瞭望台上加一尖型屋頂,牆面漆成白色,即現存之安平古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