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址】臺南市中西區友愛街40巷11號
【簡介】八吉境關帝廳於清康熙年間興建於臺南府城西定坊臺灣巡道署左畔,供巡道署官吏祭拜,屬官建官廟,寺廟建物本體為「一廳一拜亭」格局,廟內有薪傳獎彩繪名家潘麗水的門神及壁畫彩繪,書法名家朱玖瑩、黃國書的書法對聯及清乾隆44年的「浩浩其天」古匾與原來舊廟移置的泥塑神像。
【歷史沿革】八吉境關帝廳興建距今300多年,日治期間中正路開拓拆除,拆除後舊料部份移至現址重建,民國37年與60年均陸續有整修。廟內「浩浩其天」匾額為清乾隆44年所作,泥塑神像、廟宇彩繪、梁柱書法,集結國內知名彩繪專家與書法專家繪製而成,有第一屆民族藝師薪傳獎得主潘麗水、書法名家朱玖瑩、黃國書等,建築極具歷史文化價值。
八吉境關帝廳原建於鎮北坊,後遷於西定坊,今中正路頭段,乾隆44年曾獲頒「浩浩其天」匾,以彰顯神威靈應;日治期間,一度被充為官員宿舍之用,市街改正時又改遷至今友愛街40巷現址。最近一次整修是在民國66年落成,廟雖小巧,卻頗富特色,包括潘麗水的彩繪、潘春源及朱玖瑩的筆墨作品等,均具藝術文化價值。(資料來源:101.2.19中華日報)
因廟內保有潘麗水的彩繪,關帝廳主動提報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提列歷史建築,101年2月下旬文資處邀委員前往會勘,作為日後審議參考,臺南市政府101年4月8日召開第一屆「臺南市古蹟歷史建築聚落文化景觀審議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通過八吉境關帝廳登錄為歷史建築,在審議過程中,八吉境關帝廳在民國60年整修時,大部分建物雖改為鋼筋混凝土的結構,屋瓦也改為北方樣式,不復閩式建築的古樸,但卻可見證二次戰後十年間當時的主流建築技術手法,仍具有保存價值,順利獲得審議通過。
【特色】主祀神明:關聖帝君
教別:道教
八吉境關帝廳於清康熙年間興建於臺南府城西定坊臺灣巡道署左畔,供巡道署官吏祭拜,屬官建官廟,光緒20年因烽火波及受毀,之後遷建於「講古腳」,民國37年、60年均有修建。寺廟建物本體為「一廳一拜亭」格局,廟內有薪傳獎彩繪名家潘麗水留下的門神及壁畫彩繪,書法名家朱玖瑩、黃國書的書法對聯、清乾隆44年的「浩浩其天」古匾,原來舊廟移置的泥塑神像,具有文化資產保存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