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港 | 月津港親水公園
月港名稱的由來眾說紛紜,其中一說為港灣有如半弧彎月,所以也稱月港或月津。清朝時鹽水有船舶可直航大陸福建,為嘉南地區商貿農產集散地,商旅繁華盛極一時,留下了月津八景的美談,以及「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月津」的說法。月津港風華再現計畫的改造及每年農曆春節期間定期舉行的「月津港燈節」活動,重塑月津港為親水、生態共生的綠色生活空間。自臺南縣政府開始,歷年進行多項改善計畫,在景觀步道、光環境、水質、擴展串聯等工程。月津港風華再現計畫2007、城鎮之心-新營鹽水雙星拱月計畫(子計畫:月津港水域景觀改善計畫)、水環境改善計畫等。
|
|
月津港親水公園 |
|
一港 | 月津港親水公園 | 親水公園特色橋樑
親水公園 | 月津騎道
適合騎腳踏車,也是月津港燈節期間作品較集中的區域
|
|
月津騎道 |
親水公園 | 水秀橋
原是一座無名路堤橋,2017年改建為橋梁及調整線形、增加安全性,東面水域種植了許許多多的蓮花,夏季盛開,十分清雅;西面水域有8座白色水上船屋,是2021年月津港燈節時所設,頗具風情。
|
|
水秀橋 |
親水公園 | 水月橋
原來也是一座無名橋,2009年改建成3孔拱型橋,橋墩、扶手皆十分精緻,橋面還繪製了數幅鹽水老照片。水月橋與鄰近的日月山慈德禪寺、水域,組成了一幅美麗的古鎮風情畫。
|
|
水月橋 |
親水公園 | 曲橋
於興隆橋北方、月津港親水公園中間的一座曲折的步行橋面,2021年「有用主張」團隊量身打造的「鏡月-月境」,彎彎的月光形燈飾如同月津港的彎月型河道,於夜間展現靜謚美感。
|
|
曲橋 |
親水公園 | 古月橋
將原信義路堤橋改建,打通兩側不連貫的水域,改建後橋體採類拱橋的半圓型通水斷面設計,藉水面倒影結合為月圓、圓滿之意,與鹽水舊稱「月津」意指如新月般的港口相符。竣工後委託鹽水區公所協助,上網公開徵求橋名及票選活動,經地方居民及關心月津港發展民眾踴躍參與,最終得名為「古月橋」,寓涵「古月照今城」文化傳承之意義,為重現月津繁榮且懷舊氛圍之特色地標。
|
|
古月橋 |
二館 l 蔡和泉故居
2019年獲補助的「蔡和泉故居」,成為「月之美術館」展覽空間之一,於此呈現月津詩社詩詞意境。本建物約建於1920年,傳統建築樣式但正身中間的正廳為兩層樓比較特別,融合部分日治時期的特色,如正立面白色釉面磚、二樓陽台造型、日式便所與床組等。蔡和泉,父蔡葉,鹽水人,生於日明治33 年(1900),於明治42 年(1909)進入鹽水港公學校就讀。後畢業於日本東京理學療法研究所(戶籍資料)。據老輩鹽水人印象,蔡和泉早年設立私塾,教授子弟漢學詩文,包括識字啟蒙教育,以及表現個人文學能力之詩文等等,鼓吹文風,乃鹽水有名漢學老師。今日在鹽水,還有一些長輩昔日即受教於蔡和泉,而對老師評價亦很高。
戰後,蔡和泉任鹽水鎮月津國民學校教員,從初階正規教育,基礎教育,作育英才,桃李滿天下。月津八景的紀載,最早出現在昭和18 年(1943)10 月11 日,《詩報》第304 號。《詩報》為日治時期極少數特准發行的漢文雜誌之一,也是日治時期發行最久的傳統文學刊物。月津八景的作者,是玉井宏宗,就是蔡和泉先生。
鹽水自古以來文風鼎盛,乃人文薈萃之地。乾隆年間創立「奎璧書院」,形成造育英才之風氣,迨日治時代成立之「月津吟社」,詩風之盛,擔負起延續文化之重責。探討鹽水詩風之發展,就必須提及蔡知(哲人)、蔡和泉、張水波等人設立之「月津吟社」。-《月津港八景歷史場域調查研究》-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委託2017
|
|
蔡和泉故居 |
|
二館 l鹽水文物陳列館
鹽水文物陳列館啟用於民國86年,收藏各式關公相關資料,字畫、雕塑、照片等等。
|
|
鹽水文物陳列館 |
|
四巷 | 連成巷
起於三福路,終於中山路,因位於葉連成商號八角樓的後方而得名,為連接八角樓重要的路徑。一銀巷、連成巷、王爺巷等歷史紋理的周邊地區(三福路以南、西門路以東、中正路以西之街廓內部),目前仍保有許多清代的閩式街屋及閩式平房,雖藝術價值較低,沒有太多細部的表現,但由於建物之年代、材料、型式、巷弄尺度等所形成之空間,使得此歷史紋理周邊的歷史生活氛圍相當濃厚,可以感受清代一般庶民生活的空間情境。-臺南市鹽水區歷史街區計畫書.臺南市政府文化局104.9
|
|
連成巷 |
|
四巷 | 一銀巷
因位於第一銀行鹽水分行邊而得名,起於武廟,終於連成巷,以清代閩式傳統街屋為主,往東連結至連成巷,可通八角樓。-臺南市鹽水區歷史街區計畫書.臺南市政府文化局104.9
|
|
一銀巷 |
|
四巷 | 王爺廟巷
王爺巷連結連成巷,向南可通至護庇宮廟埕,向東可以連結至西門路,該巷因王爺廟(廣濟宮)而得名,係早期酒家雲集的位置。。-臺南市鹽水區歷史街區計畫書.臺南市政府文化局104.9
|
|
王爺廟巷 |
|
四巷 | 魚鱗巷
位於中正路 111 號旁的小巷子。當年許多從月津港上岸的漁夫常走這條小巷子到媽祖宮街,由於雙手沾滿了一片片的魚鱗,因此常順手將手上的魚鱗抹在巷子兩側的牆壁上,因而得名。-臺南市鹽水區歷史街區計畫書.臺南市政府文化局104.9
|
|
魚鱗巷 |
|
八景 | 月池蛙鼓
曲翻新調兩餘天, 聒耳蛙鳴鳴莫眠,
兩部笙歌聲閣閣, 三更月沼鼓淵淵。
不平叫鬧嗔誰甚, 無病呻吟問孰憐,
鼓吹文風憑振起, 宮商協奏韻悠然。
「月池蛙鼓」為月津八景之一。舊時月池為急水溪旁的小湖泊,或急水溪的灣曲河道,亦或傍著急水溪的獨立湖泊,說法不一,然經比對綜合「半月湖、文昌祠、玉山倒影」等關鍵點,昔日月池蛙鼓美景之地,應為今鹽水的蓄水池。半月湖的月池於今「親水公園」。-《月津港八景歷史場域調查研究計畫結案報告書》,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委託,2017
|
|
月池蛙鼓 |
八景|赤兔望月
赤兔青丘待月昇, 詩心清徹玉臺冰,
只同謝諸扁舟賞, 勝似庾樓曲檻憑,
草埔舉杯人意好, 方塘浣璧夜光凝,
墳中多少爭名客, 領略蟾輝幾個曾。
「赤兔望月」由蔡和泉(玉井宏宗)、吳等松所作,蔡和泉並作註,土庫、菜寮間有一片綠野與陂塘,以幽靜地形,宛似兔子,暑夜帶了瓜果清酒與樂器,到這裡來席地賞月飲酒清歌,真令人名利都消,現在,鎮人更充做墳地,這樣好去處,竟為鬼物占去,真是可惜。-《月津港八景歷史場域調查研究計畫結案報告書》,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委託,2017。
|
|
赤兔望月 |
|
八景|里仁松濤
松飆驀地起橋東, 靜聽渾如海嘯同,
潮捲虯枝鳴夜月, 濤翻雲朵撼秋空,
蕭蕭影漾千重浪, 稷稷聲含萬壑風,
徒倚西窗傾耳處, 文瀾增壯蕩胸中。
「里仁松濤」即指是里仁橋旁綠榕成蔭,秋風吹送,颯颯聲響。由於閩南語「榕樹」(tshîng-á)與「松樹」音近,詩人為使吟詠趣味盎然,運用特殊替代法,以松替代榕。目前武廟後方之里仁橋,已失去原樣,榕蔭古樹亦多不存,松濤奇景幾乎蕩然無存,然而由於里仁橋位在武廟後方,今仍為鹽水重要地景,-《月津港八景歷史場域調查研究計畫結案報告書》,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委託,2017。
|
|
里仁松濤 |
|
八景|東門曉日
松飆驀地起橋東, 靜聽渾如海嘯同,
潮捲虯枝鳴夜月, 濤翻雲朵撼秋空,
蕭蕭影漾千重浪, 稷稷聲含萬壑風,
徒倚西窗傾耳處, 文瀾增壯蕩胸中。
「東門曉日」指的是東門每天早晨的陽光斜照大地,光彩迴射,迷人景象而為美景。據《臺灣總督府檔案》明治29年(1896)〈鹽水港街調查書〉記載,道光20年(1840),當時鹽水商業活動興盛、郊舖活絡,為劃界以作為安全防禦、區域界限、減少糾紛,同時並防盜賊,因而築東西南北磚柵門四座。 舊時的東門位在今鹽水國小前東北端,鄰近鹽水牛墟,古東門址的痕跡幾乎已無跡可尋,早昔當地人還曾以榕樹來確認城門的位置。-《月津港八景歷史場域調查研究計畫結案報告書》,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委託,2017。
|
|
東門曉日 |
|
八景|聚波漁火
鼓枻歸來趁晚潮, 輝煌燈斗夜迢迢,
影浮碧水星千點, 光射金波蛇萬條,
艇亂秋螢迷路去, 檣危寒炬耀通宵,
魚蝦卸罷祠堂外, 殘焰搖紅倚絳霄。
相傳聚波亭創建於明永曆年間,位在商賈雲集,舟楫往來頻繁的月津港側,入港處有古榕數株,高聳茂密,月津港波浪起伏,水色澄清,景色雅緻,晝夜往返的行旅均於古榕下休息,久之成為人與船所必停留之處。清乾隆6年(1741)往來於鹽水港與泉、漳等地的船隻因受「雷府萬春大將軍」庇佑,航程順利,有感神威顯赫,在聚波亭旁起建大眾廟,主祀雷府萬春大將軍,後再增建後殿,供奉地藏王菩薩、觀世音菩薩、註生娘娘等。-《月津港八景歷史場域調查研究計畫結案報告書》,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委託,2017。
|
|
聚波漁火 |
|
八景|蓮寺荷香
觀音亭外芰荷芳, 馥郁風生水殿涼,
梵宇頓開清境界, 蓮臺空現法輪王,
暑消九夏擎青蓋, 香散諸天逗夕陽,
鼻觀靜參禪味穎, 閒來坐月對銀塘。
「蓮寺荷香」為月津八景之一,「蓮寺」所指為古玉蓮寺,位於舊時鹽水街西端的觀音亭禪剎,奉祀觀音佛祖,故又稱「觀音媽廟」,相傳明末清初建寺後,香火鼎盛,而成為地方信仰中心。玉蓮寺前有一個大池沼,廣達數畝,中植蓮花,每逢夏令時節,花開繁茂,荷香馥郁,宛如天國,而為文人雅士的避暑勝地。「觀音亭外芰荷芳,馥郁風生水殿凉,梵宇頓開淸凈境,蓮臺空現法輪王,暑消九夏擎靑蓋,香散諸天逗夕陽,鼻觀靜參禪味穎,間來坐月對銀塘。」便是詩人玉井宏宗(蔡和泉,1900─1972)吟詠古玉蓮寺前大池塘,夏天荷花綻放,荷香四溢景色之作。相傳日本治臺以後,玉蓮寺因被誤認私藏抗日義士而遭密報,被日本當局放火焚毀,寺內神尊則暫移別處供奉,「蓮寺荷香」也隨著寺廟被破壞,難以回溯當時美景。古玉蓮寺位於今鹽水區治水路修德禪寺一帶,往昔的荷花池已變成一片青綠農田,古玉蓮寺的匾框及觀音佛祖神像則供奉至鹽水武廟後殿玉蓮寺奉祀。-《月津港八景歷史場域調查研究計畫結案報告書》,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委託,2017。
|
|
蓮寺荷香 |
|
八景|興隆水月
月轉興隆夜倍瑩, 波心添出一輪明,
雲衢千里欣高挂, 珠玉雙圓孰鑄成,
今古長留蟾影潔, 水天磨洗鏡華清,
年年最愛中秋夕, 吟望橋頭到五更。
早昔鹽水港具商業機能,與福建沿海城市貿易居多,以糖、絲綢、布料等為主要貿易商品,興隆橋遂成為商旅往來最重要的交通要道,與橋南老街相互依存,帶動當地繁榮。興隆橋目前尚存,興隆水月之景位於今康樂路南段底連接橋南街的橋段。因興隆橋屢經修葺,今新橋已完全不復舊貌,僅剩橋下一處糯米橋墩,尚留歷史跡痕也供人追憶。-《月津港八景歷史場域調查研究計畫結案報告書》,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委託,2017。
|
|
興隆水月 |
八景|釋寺甘泉
「釋寺」所指為「釋仔寺」,釋仔寺最早的紀錄見於《鹽水街街勢一覽》,記載明鄭時期鄭成功參軍陳永華次子陳漢光來臺開拓,由泉州帶領約140戶共600多人,開拓當時的「釋仔寺」一帶,即牛墟南邊。然因歷時久遠,廟頹不復,亦無相關記載,僅留傳說軼事流傳。鹽水老一輩指出,當時的「甘泉」就在康樂路5號至6號間的古井,當地人形容井水潔淨、居民汲用整天任取不竭,其泉用以燒飯煎茶,風味清香,極符合「清波釁玉無鹽質,靈水烹茶潤舌胎」之描述。早年,康樂路尚未拓寬,自來水也不普及,當地以井水作為日常生活用水,後隨著鄰近的「親水公園」開發工程,「甘泉」也因馬路的拓寬而被填平,完全不見遺跡。-《月津港八景歷史場域調查研究計畫結案報告書》,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委託,2017。
|
|
釋寺甘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