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邊趖,古稱「飯餘」,相傳是明末闖王—李自成登基為大順皇帝時所命名的「宮廷御菜」。在李自成未取得王位前,戰爭時期無意間在鄉間因肚子餓,向村民乞討剩飯吃,而天色已晚,村民已用餐過,只好將米缸之剩米磨成米漿,沿鍋邊澆入形成米皮,再加上剩菜剩湯,比較有飽足感,亦是大鍋菜之意,飢餓的李自成食用後覺得美味無比,問村民說此菜何名?村民回答說:「我只是隨意在鼎邊ㄕㄜˊ一下而已」因此而得名。後來吳三桂為了諂媚李自成,獻上美女陳圓圓,據說在宮中小倆口也經常叫御廚來烹煮此菜呢!
鼎邊趖是以存放三年以上之在萊舊米磨成米漿後,將米漿由大鍋邊澆入,形成一層薄片狀,蒸熟、鏟出、晾後即成。也可在大鍋中間放高湯,直接將米皮下鍋煮成一鍋湯。它本身晶瑩白亮,滑Q順口,再加上金、蚵仔、木耳等材料,再以虱目魚不加味素所熬製出的湯頭,只要一入口,保證讓您對它印象深刻。
目前只有臺灣基隆廟口及安平地區、中國閩南地區可享用的到此一特殊料理,是一項瀕臨失傳的傳統美食。
臺灣的鼎邊趖應由福州傳入,例如基隆廟口鼎邊趖很像粿仔條,它將所有蚵仔、蝦仁、肉片皆沾粉,湯頭濃厚有些微芶芡狀。而安平的鼎邊趖比較清淡鮮甜,早期安平人還添加虱目魚肉或是鯊魚肉及蚵仔、茼蒿菜、芹菜末,灑上白胡椒粉,湯頭清澈而有米香味、魚香味,非常適合佐飯配湯。
資料來源:安平區公所發行之安平小吃巡禮
※參與安平小吃文化推動方案店家
1.安平貴記:臺南市延平街93號(06-2229794)